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中山要闻 > 正文

“创新资源超市”力助企业转型升级

发布时间: 2015年08月14日   来源: 中山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谭华健  
  “去年上半年开始跟华南理工大学李迪教授团队展开深入合作,现在这些AGV搬运机器人和装配线机械手在速度、稳定性、易用性等方面均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昨日,中山市甘田电子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甘宁告诉记者,他们公司在中山工业技术研究院的“牵线”下,现在与华南理工大学、东莞一家公司三方共同组建了一家广东司托克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今年年初,广东司托克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功落户在中山工业技术研究院内。中山工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彭永林介绍,中山工业技术研究院前身是中山装备制造工业研究院,成立于2007年3月,由市政府与省科技厅共建,已成为全市工业领域科技创新的高端公共服务平台。如今,中山工业技术研究院吸引了国内外众多优质的创新资源,构建了“1+4”创新模式(以工业研究院为主体、与北京理工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个高校)分别共建市校科技平台。
  我市没有大院大所,创新资源与北上广深等大城市相比明显不足。如今,我市不少企业可借助“1+4”这个“创新资源超市”,实现“零距离”借“智”,走上高速成长的转型升级新路径。
  ■企业借“智”实现升级
  在中山工业研究院一楼的智能机器人装备展示厅内,几台焊接机械手正在进行工作演示。这是在中山工业技术研究院的“牵线”之下,华南理工大学与中山华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生产的。
  彭永林介绍,中山华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去年11月才注册成立。这些焊接机械手研发带头人正是华南理工大学、国内著名机器人专家张铁教授。张铁与中山工业技术研究院算是“老朋友”了。作为“1+4”的其中一个平台,多年来,华南理工大学通过中山工业技术研究院这个“1”,已与中山不少企业进行过项目对接。
  在展示厅内,广东司托克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制造的高性能运动控制卡、高性能运动控制器等吸引了众人的目光。该公司副总经理李松博士告诉记者,该公司吸引863计划专家组专家、德国控制专家团队等高端创新资源。而作为公司股东之一的甘宁也坦言,他们以前是做贴片机生产的,现在通过成立广东司托克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嫁接新技术之后,他们原有的产品也有了一个整体提升。
  ■解决行业共性技术难题
  “中山市武汉理工大学先进工程技术研究院于2011年与中山市合作共建,今年7月研究院还被广东省科技厅评为‘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中山市武汉理工大学先进工程技术研究院院长助理王武峰介绍,研究院旨在依托武汉理工大学在人才、技术和信息方面的优势,在建材行业节能减排关键技术开发和推广、先进制造技术、港口物流关键装备等领域,组建集技术研发、人才培养、成果孵化等功能于一体的产学研综合创新平台。
  “工业技术研究院对企业熟,他们知道企业有哪些需求,而我们具有技术和人才优势,在工业技术研究院的牵线下,我们在中山已与中艺重工、奥美森、中铁大桥局九公司等开展了20多个项目的对接。”王武峰介绍,在中山工业研究院内他们现在拥有500多平方米的实验室。
  在实验室里,王武峰告诉记者,他们现在正在做“漂浮基地”项目的实验,这项技术成功之后将在围海方面“大显身手”。
  记者了解到,“1+4”平台已在我市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风电装备、医疗器械、游戏游艺装备、“数控一代”装备等先进制造行业,以及在光电信息新材料、卫星导航、海洋工程、高端电子装备等创新领域取得了重大创新突破。
  “除了现有的4个平台之外,工业技术研究院现在还配有知识产权服务、科技保险等机构,这样通过把高校、科技创新相关的资源整合起来,并将供需双方‘打通’,为中山企业科技创新提供更多通道。”彭永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