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中山要闻 > 正文

力争“十三五”商业类资产整体上市

发布时间: 2015年11月23日   来源: 中山日报   作者:记者杜丹丹 通讯员冉祥隆  
  本报讯 全市国资国企深化改革推进会11月19日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全省国资国企深化改革推进会精神,回顾2014年以来我市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情况,部署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的总体要求和工作安排。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谢中凡肯定近年来国资国企监管改革措施相继推出所取得的成果,要求高标准制定中山国资“十三五”发展规划,力争商业类资产“十三五”期间整体上市,加强市属国有和镇(区)属公有经济的合作力度,实现互补、协同发展,共同做大做强做优中山国有、公有经济。
  2013年底以来,市属国有经济进一步重组整合,形成中汇、兴中、城建、交通四大集团,中山日报社、中山广播电视台等市属媒体资产纳入国资委监管范畴,成立中山金融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目前,市属国有经济主要布局于环保水务、能源电力、基础设施、干线公路、媒体宣传等基础性、公共性、平台性、社会性产业领域。与2010年末相比,市属营运企业资产总额从356.14 亿元增长至649.04亿元,市属净资产从92.68亿元增长至269.73亿元。
  据记者了解,市国资委在调整优化国资监管职能方面不断改革创新。已建立的出资人管理事项清单制度,经梳理,共形成审批核准事项7项,备案(报告)事项10项,奖惩事项3项。与之前的29项相比,合计减少9项,同比下降31%。强化对企业的事中、事后监督、考核、奖惩,修订完善和制定出台9项规章制度。
  面对增速下行的宏观形势及融资难、征地拆迁难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市国资委监管的各市属企业打攻坚战、啃硬骨头,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和民生工程建设。比如,交通集团先后建成开通福源路、沙古公路、阜港公路、城桂路、中环路、东阜公路等重要交通项目,在建的翠亨快线、横二线东段、小榄水道特大桥年内将建成通车。中汇集团仅用3年时间完成了建国以来我市最大的市政工程——中心城区雨污分流工程的基本建设任务。
  自今年4月全面启动的“四个一批”(清理一批、整合一批、剥离一批、培育一批)战略工程,成为今年国资国企监管改革的亮点。据市国资委介绍,未来三年,市属四大集团公司各培育一家企业,挂牌“新三板”或在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市国资委已成立中山国资国企上市工作指导组,启动国资系统能源、传媒、食品、客运、管线、名城公司等板块的上市筹备工作。“十三五”期间,公益类板块全力以赴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任务,发挥惠民生、保稳定的基础支撑作用,商业类资产力争实现整体上市。
  谢中凡对下阶段的国有经济发展和国资国企监管改革提出要求。在谈到“十三五”规划和合作发展方面,他指出,“十二五”期间,纵向来看,市属营运企业资产总额从356.14亿元增长至649.04亿元,市属净资产从92.68 亿元增长至269.73亿元,市属国有经济实现长足发展。但横向来看,中山与珠三角兄弟城市相比,市属国有经济的规模、体量偏小,未来发展空间还很大。“十三五”规划编制要有全局性视野,在推动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占据市场竞争主动权的同时,还要加快内部联合步伐,实现市属国有和镇(区)属公有经济的联动发展,做到“三个加强”,即市国资委要加强对各镇(区)公有资产管理部门的指导;镇(区)公资管理部门、镇(区)属企业要加强内功修炼;市属国有企业要加强与镇(区)属企业的合作力度,实现互补、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