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中山要闻 > 正文

城市发展新动力从何而来

——三论贯彻落实市委十三届九次、十次全会及2016年市两会精神
发布时间: 2016年01月27日   来源: 中山日报   作者:本报评论员  
  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强调强化协调联动,完善城市发展格局,提升“三个适宜”城市发展水平。围绕这一目标,2016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加强 “五个统筹”,致力形成城市发展新动力,加快建设“精明增长、紧凑集约、高效绿色”型城市。
  改革开放以来,中山顺应全省全国大势,开启了波澜壮阔的城市发展进程。截至 “十二五”末,我市城镇化率高达88.1%,城乡居民收入比仅有1.53:1,这些指标在全省乃至全国都能够位居前列。在较高的城镇化质量支撑下,中山宜居宜业建设成效有目共睹,城镇居民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提升。
  但与此同时,中山“城随市转”的烙印较为明显,产城融合仍有较大空间,城市功能布局不尽合理,部分地区分时拥堵这样的“城市病”也初见端倪。此外,我们的交通短板亟待补齐,规划欠账还须填补,有些建设标准也到了更新的时候……“十三五”时期,城市工作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进一步做好城市工作,加快形成城市发展新动力,为“五位一体”建设提供有利的空间支撑,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命题。
  回应这一命题,必须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从两次市委全会和市两会传递的信息来看,市委、市政府对此做了充足准备,一些改革直指根本迅速破题,一些举措悄然开展与日见效,一些设想谋定而动蓄势待发。
  要着力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在通过“三规合一”摸清“最大家底”的基础上,全面进行扩容提质,打造“一主双核两副多片区”发展新格局,致力形成适度超前、相互衔接、满足未来需求的功能体系。开发区和翠亨新区主动接受深圳辐射带动,构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珠三角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示范区;西北部加强与广佛经济圈的产业对接合作,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南部整合山水田园生态资源,对接港澳与珠海横琴自贸区,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和区域性生态旅游休闲集聚区;东北片区建成主动接受广州、南沙自贸试验区辐射的重要节点。各片区定位清晰、各担其职,共同拧成未来城市发展动力。随着区域一体化的发展,这些构想将加速成为现实。
  要着力提升城市品质。要集中力量大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形成“四纵四横”高速路网、“三环十射”快速路网的黄金格局;主动发展与周边城市的城际交通,积极打通城际“断头路”,使中山真正成为珠江口“承东启西”的战略要塞;持续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完善雨水收集涵养、防洪排涝、河湖水系内循环系统,提升城市自然生态调节能力;注重城市文脉保留与底蕴传承,借势建设孙中山故居5A 景区;全力推动种树、治水、净空气等环境修复与美化工程,把蓝天、绿地、碧水、青山永远留给子孙后代……这些举措都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遵循城市发展规律,每一项都与中山可持续发展休戚相关。
  要着力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坚持以城促产、以产兴城、产城融合,着力推动新型专业镇与新型城镇化互促发展;完善党政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协同、全民参与和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中山模式,积极开展全民创建系列行动,争创全国最平安城市;推进文明创建、全民修身行动常态化,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升城市文明水平……种种措施,都是为了提高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实现城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体现了城市发展的真谛。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来自人民群众的力量,是城市发展最根本的动力源泉。在新时期做好城市工作,不仅需要通过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取得人民群众的知情理解,还需要在实施推进的过程中尽职尽责、做细工作,最大限度争取人民群众的支持参与。城市工作的最难之处或许在于,要在立足整体利益的大前提下兼顾个人利益。因此,需要每个利益群体多一点公共意识,多一点与时俱进。以个人的一小步换取城市发展的一大步,受益的,又何止于一时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