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中山要闻 > 正文

实施组团战略 激发城市活力

——二论贯彻落实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
发布时间: 2016年12月27日   来源: 中山日报   
  □本报评论员
  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不避问题、直面矛盾,提出了中山现有体制和发展模式所面临的四个“难以为继”:以传统专业镇为主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专业镇竞争力下降,传统产业增速放缓;以土地扩张为主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土地使用粗放、低效开发比较突出;以镇区为主导的发展模式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难以为继,对高端要素吸引力和承载力不足;以现有城镇空间布局建设宜居城市难以为继,城镇建设“摊小饼”、资源利用碎片化有待克服。四个“难以为继”都直指一个靶向,那就是通过统筹协调发展来激发城市活力。
  党代会报告提出,中山将实施组团式发展战略、做实组团式发展模式和整合利用要素资源。统筹考虑全市区域空间布局、产业基础、资源禀赋,构建“一中心、四组团”差异化发展格局。一个中心、四个组团定位明晰,主城区加快发展高端服务业,打造高品质城市中心;东部组团对接广州、深圳,特别是南沙和前海自贸区,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东北组团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物流业;西北组团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创新发展;南部组团对接港澳与珠海横琴自贸区,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和生态休闲旅游业。可以说,组团发展已经上升到城市战略的高度,需要每个镇区参与其中。
  事实上,中山早于2002年就提出了“组团式发展”的概念,希望通过实施组团式发展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及行政区分割,大力推进城镇化发展。到2011年之后,又提出了“一主双核两副多片区”的行政区划改革思维。但由于种种原因和条件限制,这些举措虽然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并未从根本上打破行政体制和发展模式的藩篱。镇区间基础设施建设、垃圾处理、河涌治理、项目流转等方面,依然不同程度存在“以邻为壑”现象。有鉴于此,本次党代会制定的“组团发展战略2.0版”,不仅在规划上对历史方案进行了扬弃和优化,而且更加具有系统性、前瞻性、客观性、操作性,体现了强力推动这项改革的信心。
  这样的信心,来自于对内外形势的精准判断。从外部因素看,当前世界经济的特征主要是城市群经济,面临国际分工挑战特别是区域竞合发展,一个地方哪怕产业基础再好,单打独斗也将“双拳难敌四手”。从内部条件看,全面深化改革渐入深水区,改革任务的需要,改革红利的释放,都将更好地助推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转型。再加上互联网时代信息对接交换畅通无阻,大交通格局对空间距离的拉近一日千里……可以说,当前中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条件实施组团式发展模式。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做实组团式发展模式。完善组团式发展领导机制,推进组团内产业布局、科技创新、基础设施、环境保护、公共服务等一体化发展。建立组团式发展利益协调机制,按照权责利相一致原则合理划分市镇事权,探索建立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财政体制,完善全市要素资源分配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扶持资金、土地指标、环境容量等要素资源统筹,等等。通过顶层设计统揽全局、协调各方,必将有利于从体制机制上破解村村点火、各自为政的弊端,实现握指成拳、聚力发展。
  体制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更难”。在实施组团战略的过程中,必然要面临一些利益分配、权益让渡。但当前各镇区心齐气顺,达成高度共识。只要每个镇区都站在全域中山一盘棋的高度考量发展,多谋全局、多讲担当、多求创新、多作贡献,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另外也要看到,破解四个“难以为继”决非一日之功,或许未来五年只是一个小小的过程,但这一代人必须继往开来、矢志开拓。让我们坚定信心、拾级而上,把步子迈得更深更有力,为实现中山更高水平的发展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