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会议材料 > 正文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山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2020年5月26日在政协中山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
发布时间: 2020年05月26日    

中山市政协主席  丘树宏


各位委员:

我代表政协中山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2019年以来的工作回顾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是全面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开局之年。一年多来,在中共中山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政协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共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政协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主轴,把服务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为工作主线,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中心环节,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认真履行各项职能,为中山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新贡献。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思想政治引领

党的领导是成立政协时的初心所在,是人民政协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市政协坚持将党的领导贯穿到政协全部工作之中,着力提升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组织战斗力,不断夯实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以主题教育筑牢信仰之基。市政协党组全面肩负起管党治党责任,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严格执行重大事项向市委请示报告制度,坚决贯彻市委重大决策部署,为政协工作提供坚强政治保证。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穿始终。党组成员带头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建立问题清单,研究细化举措逐项推动问题解决,切实转变作风,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市政协机关形成19篇有分量的调研报告,有力促进了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确保中山政协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以制度建设强化组织保障。发挥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中共党员委员先锋模范作用,全面提升党建质量。制定《中山市政协推进人民政协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有效覆盖的办法》《中共中山市政协党组议事决策制度》《中山市政协机关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方案》等制度,构建政协党组、机关党组、机关党委、专委会党员委员小组、机关党支部“五级联动”党建工作格局,为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供组织保障。建立政协党组成员联系界别委员、党员委员联系党外委员“两个联系”制度,实现政协党的组织对党员委员全覆盖、党的工作对政协委员全覆盖,努力把党的主张转化成参加政协各党派团体和各界人士的共识。

二、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助力中山重振虎威

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部署开展协商议政和专题调研,在融入大局、服务大局中找准履职切入点,为推动我市重振虎威、实现高质量崛起建言资政。

聚焦融湾发展,服务“双区驱动”战略。配合市委、市政府抢抓“双区驱动”重大战略机遇,围绕市委主要领导“点题”,开展“发挥深中通道主动脉作用,推动高质量发展”重点课题调研,对标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城市的经验,提出坚持规划引领、谋划交通建设、加强产业对接、创新要素整合、完善服务配套、促进政策协同、提升城市能级等意见建议。围绕政协委员与市长协商座谈会选题,开展顺应大湾区发展大势,积极推动环湾布局向东发展调研,提出以增量促改革,以空间换时间的破局思考和城市向东提质、交通向东补强、产业向东赋能、科创向东升级、人才向东集聚、要素向东倾斜、文化向东厚植等“七个向东”的建议,两份调研报告均得到市委、市政府的积极回应。组织市政协常委会组成人员赴深圳、佛山、惠州考察,推动湾区城市互联互通,助力“双区驱动”战略实施。针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瓶颈把脉开方,研究传统专业镇产业集群提质发展路径,为借助大湾区资源优势破解专业镇发展难题提供参考。结合会展产业发展情况,对会展产业政策、产业链发展、会展场馆运营管理模式提出建议。组织“加强海岸带保护利用,协同推进环湾布局”课题调研,提出开展海岸线自然规划和滨海新城建设的建议。

把脉乡村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召开“三农”工作座谈会,探索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路径。开展“中山市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思考”调研,形成《政协大内参》供市委、市政府决策参考。关注民宿新兴业态发展,提出制定配套政策、完善行业规范、推进农业与三产深度融合促进民宿发展的建议。撰写《优化宗祠文化,促进乡村振兴》调研报告,为振兴乡村文化建言献策。组织委员深入基层,开展社区营造助推乡村振兴、政协委员探寻乡村振兴新乡贤之路、“乡村微改造”民生观察室活动,探索乡村发展新思路。联合市卫生健康局开展“医疗卫生界政协委员助力乡村振兴”活动,帮扶农村健康事业发展。

深入挖掘文化资源,提升文化软实力。配合市委重振虎威十大行动,开展“大力推进中山人文资源转化为文化软实力”课题研究,提出促进文化振兴的“十个一”建议。创新文史工作机制,编制《中山市“大文史”工作规划纲要》,增聘文史专员,壮大文史工作人才队伍,推动文史工作创新发展。面向全体委员、社会各界广泛征集文史资料,向专家学者定向征集专题史料,全年征集口述史料53万字,完成《中山文史》丛书5种和《陈君葆日记》《香山旬报》史料征集工作。出版《中山文史》丛书4种、《学术中山》丛书2种及《陈君葆全集.书信集》2卷,全年发行史料5.68万册。在中山纪念图书馆设立政协文史资料馆,更好地发挥存史、资政、团结、育人作用。

三、提高民主监督实效,助推民生福祉改善

把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履职重点,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痛点、堵点问题,积极反映民意,广泛纾解民忧,切实为民履职。

拓宽委员履职渠道,丰富民主监督形式。选派委员参加调查、检查、评审会、听证会和行风政风评议等活动,积极参与全市重点片区规划、交通项目及治水工作征询意见座谈会,提升委员履职成效。开展“五个一”联系活动,市政协领导分片挂点深入镇区、部门、社区、企业、学校,督导软弱涣散村整治、美丽乡村建设、重点项目推进等工作,与界别委员和基层群众座谈协商、倾听民意,提升基层民主监督实效。发挥委员专业优势,组织委员参加《中山市未成年人托管服务条例(草案)》《中山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草案)》等立法协商,促进提高立法质量。

回应社会关切,促进民生事业发展。市政协领导牵头对2019年我市十件民生实事开展重点民主监督,推动全民禁毒、优化政务服务、创建文明城市、旧楼加装电梯、智慧安防进校园等民生实事落实。关注人居环境改善,配合省政协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监督调研,组织委员到南朗镇和南区开展专项民主监督,监督报告得到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围绕学前教育及婴幼儿照护、家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开展专题调研,提出优化社会治理、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发展对策。持续助力脱贫攻坚工作,推选优秀人才充实扶贫队伍,驻肇庆、潮州、昭通的扶贫工作成效明显。

狠抓立案督办,增强提案办理实效。制定提案工作规程,把控提案立案质量,创新征集提案线索,首次公开向社会征集提案线索,十二届三次会议以来立案261件,立案率77.4%。形成主席会议部署、市政协办公室和提案委员会协调、各专门委员会具体跟进重点提案督办的工作格局。围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黑臭(未达标)水体整治、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住宅小区规范化管理、增加公办幼儿园学位等民生事项开展重点提案督办工作,对社会关注度高的非重点提案进行专项督办,增强提案办理实效。

四、提升人文型政协工作,共建粤港澳人文湾区

以政协组织为引导、政协委员为主体、文化项目为载体、公益惠民为目标,推动人文型政协建设结出硕果,促进粤港澳人文湾区建设。

开展“孙中山文化十年”系列活动,弘扬孙中山文化。在助推孙中山文化写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成为国家命题的基础上,以“孙中山文化十年”为契机,总结经验,推动工作创新。与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合作编制《孙中山文化交流合作规划纲要》,组织召开三次孙中山文化交流合作专责小组联席会议,增强全市工作合力。举办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3周年和“孙中山文化十年”系列活动,与香港大公报联合主办“孙中山文化粤港澳行”大型人文交流活动,出版《中山路》活动成果集;在香港书展举办“孙中山文化与粤港澳大湾区”专题讲座;在国家文旅部支持下,与澳门中联办宣传文体部组织大型交响组歌《孙中山》赴澳门公演,以孙中山文化为纽带串连起大湾区人文价值链;联合上海宋庆龄研究会举办“《建国方略》与中国梦”座谈会,以《建国方略》面世100周年为契机,加强中山、上海两地人文交流合作。制作“孙中山文化十年”专题片,推出“我们的孙中山”电视展演,挂牌成立首批10个孙中山文化交流合作基地,组织开展孙中山文化十周年图片巡展,进一步彰显孙中山文化品牌魅力。

把握重要节点借势做事,贡献中山政协人文力量。举办“我和我的祖国——市政协庆祝新中国暨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音乐诗歌分享会”和“颂初心,致梦想”美文美声欣赏会,参加省政协“歌唱祖国”合唱音乐会,创作《颂歌•中国》长诗并制作大型诗朗诵节目播出,组织著名作家、诗人到南区、西区采风,讴歌新中国和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参加省政协粤港澳大湾区书画联展,举办“放歌伶仃洋——深中通道建设”文艺创作采风活动。为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协办首届澳门中山文化节,联合中山、澳门两地作家编辑出版诗文集《Macau澳门》。支持南朗举办第三届翠亨新年音乐会,指导协助我市首个镇级文化规划《“文化小榄”五年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推动制订《南区文化发展规划大纲》。召开“孙中山文化十年”暨人文型政协建设工作座谈会,总结探索人文型政协建设经验,为全省乃至全国政协系统的人文工作提供借鉴。

五、多层次凝聚共识,汇聚新时代人民政协正能量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多层次凝聚人心和力量,为人民政协事业发展扩大“共识圈”,为经济社会发展筑起“同心桥”。

和衷共济,为政协参加单位和社会各界凝聚共识创造条件。坚持完善新型政党制度,打造协以成事、商以求同的良好氛围。围绕落实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开展调研,形成专题调研报告。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市政协与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及无党派人士联络的制度》,扩大团结面,巩固团结合作基础。办好中山市各界人士新春茶话会,增进社会各界人士沟通联系。市政协党组成员领衔开展信访事项包案化解工作,推动解决难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以点带面,提升委员面向社会凝聚共识的成效。落实委员走访制度,把凝聚共识融入精神传达、视察考察、调查研究、协商履职活动中。积极做好住中山的全国和省政协委员的联络和服务工作,提升“三级联动”提案政务服务成效。认真评选政协文化公益贡献奖,激励委员以模范力量凝聚各界共识。促进界别委员和镇区政协工作室、委员工作站积极发挥作用,如市文联组织文艺界政协委员深挖文化资源,以文艺活动、提案建议、公益项目展现中山风采;东升镇发挥政协委员作用,努力建设中国体育产业园区典范和全国体育特色产业小镇标杆;石岐区通过委员联络点、委员工作站和民生观察室拓展社情民意反映渠道,促进文化、教育、医疗、养老等事业发展;小榄镇引导委员参与各类大事要务,积极建言资政,弘扬本土优秀文化,推动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

创新履职,描绘港澳台侨团结联谊“同心圆”。参与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港澳联谊活动,拜访特别行政区行政首长和相关机构,拓展工作范畴,承办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公益年会。与香港中联办、澳门中联办、中山籍历届港澳政协委员、港澳中山社团及知名乡彦广泛开展联谊活动,传递乡音,增进共识。重视发挥港澳委员双重积极作用,推动港澳乡彦关于建设我市华侨公园的建议转化为市委、市政府的工作举措。组织港澳委员围绕智能制造赴北京、雄安新区专题调研,为推动我市出台加快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行动计划献智出力。推动成立澳门中山历届政协委员联谊会,建立和完善发挥港澳委员作用的工作机制。邀请海外侨胞列席政协全会,组织参观考察我市建设成就,开展联谊交流,进一步凝聚侨心、汇聚侨智,发挥侨力。

六、积极投身抗击新冠疫情斗争,促进全面复工复产

春节前夕,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波及全国,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市政协和政协委员迅速行动,与各界群众携手并肩,积极投身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扛起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政治责任。市政协党组和主席会议成员带领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自觉提高政治站位,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共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上来,以实际行动展现人民政协的责任担当。坚持守土尽责,成立防疫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每日一报”制度,组织实施防疫工作方案。按照市的统一部署,市政协领导分片挂点到镇区调研指导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50多次。组织召开促进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专题协商座谈会,及时提出针对性、操作性强的意见建议,得到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和市有关方面的积极采纳。迅速向政协委员发出倡议书,广泛发动各条战线上的委员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市政协委员积极在本职岗位上发挥示范表率作用,医卫界委员身先士卒冲到抗击疫情第一线,全力以赴救助患者,涌现出李乐愚、缪灿铭、高文军等一批先进典型。经济界委员统筹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努力变“两难”为“两全”。其他各界别政协委员也各展所长、各尽其能,积极支援、做好保障。市政协抽调机关干部和政协委员组成工作专班,下沉到镇区开展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选派机关青年干部成立抗疫志愿者队伍,参与疫情防控一线工作,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做出政协贡献。

广泛汇聚抗击疫情的智慧和力量。全市政协委员发挥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深入界别群众听取意见建议,积极为党和政府防控疫情建可行之言、献务实之策。市政协委员从各自专业领域出发,提出近百条意见建议,市政协编印3期《政协委员建议汇编》,撰写了应对疫情经济社会发展对策、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法律问题研究等系列调研报告,提交市委市政府和市防疫指挥部决策参考,促进在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中精准施策,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全市政协委员积极踊跃捐款捐物,据不完全统计,市政协委员共捐献人民币1700万元、港币2000万元、口罩55.6万个及一大批防疫物资,在全民战“疫”中展现大爱无疆的真情义举。人文型政协建设为战“疫”提供精神力量,策划组织全国性征文活动,创作大量抗击疫情文艺作品,在学习强国平台、人民网、光明网、人民政协报、广东广播电视台以及海外华文媒体刊发、播出,凝聚起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强大正能量。

七、加强政协“两支队伍”建设,推进履职提质增效

加强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队伍建设,通过规范化、制度化的创新管理,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不断提高履职能力。

强化委员责任担当,打造新时代政协委员队伍。成立服务委员的专门工作机构,推进委员履职服务管理制度化、精准化。制定政协常委会组成人员提交年度履职报告办法,加强委员履职考核,提升履职质量。首次在政协全会设置“委员通道”,更好地传播委员声音。全年制作发布政协委员履职信息30多人次,推举12位政协委员亮相“委员晒履职”栏目,展现新时代委员风采。通过学习会议、履职能力培训等多种形式,引导委员提高政治把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联系群众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做到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委员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增强创新发展服务能力,提升机关建设水平。以“提质增效主题年”为引领,制定《中山市政协主席工作规程》《市政协机关仿ISO 9001工作规程》等制度,提高机关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水平,提升制度建设效能。开展机构改革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工作,充实优化机关干部队伍。启动“智慧政协”二期升级改造工作,以信息化提高机关办文办事效率。“中山政协信息网”全年访问量8万多人次,“中山政协”微信公众号实现政协委员全覆盖,传播成效在全国政协系统排名前五,《和》杂志全年刊发文章200多篇,“民生观察室”全年累计收看量20万人次。承办中国政协杂志社2019年新闻宣传工作培训会,提升了中山市政协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市政协机关党委、工会组织开展的“阳光生命——政协机关关爱特殊青年就业志愿行动”,成为我市志愿服务的工作品牌。

2019年以来市政协取得的各项工作成绩,离不开市委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和各部门、各镇区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社会各界、港澳台同胞、海外中山乡亲和全体政协委员以及政协之友的共同努力。在此,我代表市政协常委会表示衷心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政协协商民主制度有待完善,民主监督的力度有待提高,凝聚共识方式方法需要进一步探索,基层建设有待加强等。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解决。


2020年工作思路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市政协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中共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中央、省委、市委政协工作会议和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部署,坚持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广泛团结动员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紧扣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履职尽责、凝心聚力,奋战2020年,为重振中山虎威、加快高质量崛起建真言、谋良策、出实招,努力助推中山建设成为珠江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支撑点、沿海经济带枢纽城市、粤港澳大湾区重要一极。

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重要思想,切实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团结带领广大政协委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强政协系统党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市政协党组成员联系界别委员、党员委员联系党外委员等制度机制,有效推动党的组织对党员委员、党的工作对政协委员全覆盖。结合中山实际,聚焦主业,发挥优势,积极建言资政、凝聚共识,努力把党的主张转化为社会各界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使人民政协更好成为坚持和加强党对各项工作领导的重要阵地。

二、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将人民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发挥人民政协发扬民主、参与国是、团结合作的重要平台作用,认真落实党委会同政府、政协制定年度协商计划制度,完善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的落实机制。坚持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有事会商量,把协商民主贯穿履职全过程,进一步搭建机制化、常态化的协商参与平台,更加灵活、更为经常地开展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探索政协协商制度化实践的新经验新做法,以协商有效凝心、以凝心实现聚力,更好把人民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三、切实履行三大职能,围绕全市中心任务献计出力

聚焦市委市政府工作重点,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好“六稳”、落实“六保”、抢抓“双区驱动”机遇、编制我市“十四五”规划、助力新基建等重大问题,广泛开展协商,助力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围绕破解土地碎片、产业升级、交通瓶颈、队伍建设“四个之困”和新冠疫情带来的影响,组织和引导委员立足本职,积极投身全市“重振虎威”发展主战场,为建设“湾区枢纽、精品中山”增光添彩。围绕民生热点问题,加大民主监督力度,推进教育、医疗、养老、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等工作,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围绕社会治理焦点问题,助力解决社会治理创新、重大风险防范、化解信访积案、深化扫黑除恶、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等难点问题,积极提出政协方案。围绕提升文化软实力,大力弘扬孙中山文化,全面实施《中山市“大文史”工作规划纲要》和《孙中山文化交流合作规划纲要》。

四、深化基层协商工作,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聚焦年度履职重点,推进政协工作进镇区、进企业、进村居,知民情、聚民智、暖民心,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重视为镇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治理等重大事项决策提供智力支持,支持各民主党派在镇区开展调研视察工作,探索推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民主相衔接。推动镇区政协工作机构和基层政协队伍建设。继续办好界别委员工作站、委员联系点、民生观察室,畅通基层民主渠道,通过政协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等,及时反映群众愿望诉求。

五、积极搭建团结联谊载体,广泛凝聚共识

高扬团结民主大旗,坚持以共同的事业感召人、以广泛的协商团结人、以紧密的联系凝聚人,进一步加强同各界别、各社会阶层、各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的联系合作,做团结的粘合剂、界别的连心桥,把更多有志之士、有识之士和新生力量团结凝聚起来。强化对界别活动的工作指导,健全界别调研、界别视察、界别发言、界别协商工作机制,创新界别活动方式方法,积极引导界别委员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工作,使市委市政府各项政策举措更好更快地落地落实。加强与党外知识分子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联系,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统一战线内部结构新变化,引导各界代表人士通过政协平台有序参与协商、合理表达诉求。加强与企业家的交往联系,倾听他们的呼声和诉求,助推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扩大与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系交流,讲好中山故事,传播中山好声音,努力为我市扩大开放作出新贡献。

六、加强新时代政协队伍建设,促进中山政协事业创新发展

突出常委会自身建设,严格执行常委会工作规则,完善常委会运行机制。发挥专委会组织协调作用,根据年度协商计划安排,进一步规范委员履职活动,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组织视察调研,为党委、政府有效施策提供参考。强化委员责任担当,让委员在履职活动中站前沿、唱主角、展风采,做到政治立场不含糊、政治原则不动摇,关键时刻靠得住、站得出、敢发声,以立场坚定、模范履职的实际行动践行责任委员的要求,影响带动所联系的界别群众一道前行、共同进步。强化政协机关建设,健全完善各类履职制度,提高服务保障水平,使政协机关真正成为政协委员之家、各界人士之家。

各位委员!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人民政协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中共中山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团结奋进,为重振中山虎威、加快高质量崛起贡献更多的政协智慧和政协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