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委员履职 > 正文

吴子干委员风采

发布时间: 2005年03月23日    

[center][B]杏坛耕耘者之歌[/B][/center] [center]——记市政协常委、政协文史委主任、高级讲师吴子干[/center]   “淡泊名利,辛勤耕耘;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这是吴子干老师的座右铭。吴老师一直恪守的这一人生信条,指引他谱写了一首杏坛耕耘者之歌。 [center][B]一、立志教育[/B][/center]   吴老师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其父是中山市的一位名老中医。继承父业,救死扶伤,这是父亲对他的期望,可是他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改革开放后,他的一些亲友、学生去办实业,“下海”经商,成功者劝他改行从事经济工作,他婉言谢绝,仍然坚守教育岗位。他的海外关系较多,六兄弟姊妹中,四个在澳大利亚定居,有人劝他到外国去谋生创业,然而他不改初衷,依然在教育这块芳草地上耕耘不息。他常说:“我愿把毕生的精力和全部的心血奉献给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他实践了这一人生诺言。   1969年,吴老师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的前身——华南师范学院中文系,从事高中语文教学10年之后,于1980年8月调至中山市师范学校,从此,他便与中等师范教育结下难解之缘。至今,他又在这块师范教育园地里,默默地耕耘了25年。1984年他担任中山师范副教导主任,1986年担任该校副校长,主管业务工作。虽百事缠身,可他始终立定讲台,站在教学第一线,一直承担普师班的《语文基础知识》、《阅读和写作》、《普通话口语训练教程》、《书写训练》和大专班的《文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教师口语》等课程的教学任务。   吴老师是专家赞扬、同行称颂、师生敬佩的教育、教学与科研的带头人。1982年,他任中山师范语文教研组长,1984年任佛山市(片)中师语文中心教研组长,1986年任广东省中等师范学校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主持我省中师语文教研历次年会和各项教学竞赛活动,总结和推广省中师教研经验与成果,因师资培训工作成绩显著,多次受到省教厅师范处、省小学师资培训中心的表彰。   35年来,吴老师先后获“中山市为人师表好教师”、“中山市优秀教师”、“中山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曾宪梓教育基金叁等奖”获得者、中山市委、市政府表彰的“中山市先进生产(工作)者”、“中山市首届教育名师”等项殊荣,并把奖金8000元捐献给中山师范图书馆。他所参与领导的师范学校获国家级先进学校、省文明单位、市文明学校、国家教委首批表彰的先进单位、国家体委表彰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先进单位、中山市园林式单位、中山市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名载《中华学府志》、《师范群英耀中华》等典册。在荣誉的后面,是吴老师35年如一日的辛勤耕耘、苦心经营、无私奉献的坚实步履。他不愧是一位以教书育人为已任,志存高远,高风亮节,恪尽职守,奋发有为的优秀教师。 [center][B]二、教书育人[/B][/center]   吴子干老师始终把“教书”与“育人”有机地和谐地融汇在一起,并以它为主线贯穿在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他说:做一名优秀教师,需要学识渊博,功底深厚,感情充沛,表达确切,诲人不倦;还需要观察入微,推理严谨,思路清晰,善于总结,勇于创新;更需要严于律已,品德高尚,忠诚事业,循循善诱,爱生垂范。他从参加教育工作之日起,就按照这个标准锤炼自己。   作为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吴老师不仅抓师生业务素质的提升,还坚持以德育为首,坚持把校风、教风、学风、考风和作风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校风是一所学校的内在气质,是凝聚师生员工的精神内核与情感张力。他与行政领导一起,酙词酌句,提出“爱国、修身、敬业、多能”的校风,“爱生、垂范、善教、创新”的教风,“尊师、律己、会学、进取”的学风,“诚信、求实、守纪、文明”的考风和“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在教学管理中,吴老师以抓考风、促教风、带学风为主线,使学校的学习风气为之一振,教学水平不断提高。1984年,该校参加省中师统考,语文、数学成绩名列全省第一。1991年以来,吴老师先后亲自主持并起草制定了《中山师范管理规程》、《中山师范教职工岗位责任制度管理方案》、《中山师范教学质量评价方案》、《中山师范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与考核制度》、《中山师范学生基本功训练、考核、展演手册》、《中山师范、中山特师学生教育实践手册》、《德育考核量化方案》等等,使该校学生有行为规范,教师有职业道德规范、课堂有教学规范,各种常规管理有岗位职责,有管理制度,实现了责任化、制度化、定量化、程序化和科学化的管理,并逐步向现代化管理迈进。   在担任副校长期间,吴子干老师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倾尽心血。他对青年教师总是毫无保留地将他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盘托出,热心传、帮、带。他制定了《中山师范青年教师参加小学教育实践制度》,对全校教师提出系统要求:“青年教师要一年入门,三年过关(教材教法、基本功、班主任工作),五年成才;中年教师要学有所长,教有特色,定向发展,形成风格;老年教师要以老带新,著书立说,率先垂范,出科研成果。”在他的带领下,经过艰苦磨炼,中山师范教师队伍整体实力和教学教研水平已跻身省内乃至全国的先进行列。语文青年教师冯继有、数学青年教师范四清参加全省首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均获一等奖第一名;学生参加美术、音乐、体育各项全省竞赛,成绩均名列前茅 ;师生自编自导自排的舞蹈获省赛、全国赛的金奖,在广东省电视台、中央电视台播出。该校多次参加全省中师文化课统考,语文、数学成绩均名列第一。冯继有、王际华、黄彬等青年教师参加培训与考核,成为国家级和省级的普通话测试员。教师的各种论文、论著频频发表或获奖,教学科研已蔚然成风。   吴老师既是教师的益友,也是学生的良师。对学生,他一手抓专业学习,一手抓思想教育,坚持高奏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旋律,以爱岗敬业的专业思想教育为主线,结合每年的教师节、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和其他重要的节日,有的放矢地进行主题教育活动,如经常举办“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法制纪律教育”等专题报告会,开展“我爱教师这一行”,“人生与价值”,“理想与奋斗”,“爱心与奉献”等专题讨论等,让学生在主题班会或共青团主题活动中动脑、动手、动口,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水平,铸造新一代师魂。吴老师教坛苦耕,桃李成林,香溢天下:在各届毕业生中,有许多成为中小学骨干教师,有的当了校长、教导主任,有的成为县市教育局的负责人或地方的党政领导,有的因教书育人事迹突出,分别受到国家、省市的表彰。   吴老师非常重视推广普通话和推行汉语拼音的工作,成立学校的推普组织机构,培训师生的推普骨干,卓有成效地开展推普活动,使普通话成为中山师范校园用语、学习用语、工作用语和交际用语,形成良好的推普氛围。历年国家语委、教委和省语委、省教厅组织“双推”检查,该校成绩突出,并获国家语委授予的“双推”工作先进单位光荣称号。历届的师范毕业生成为中山市“双推”工作的中坚力量,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这跟吴老师在“双推”工作中作出表率,锐意进取是分不开的。   在教学中,尽管吴老师教学经验丰富,教法娴熟,但他都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并联系实际仔细备课,写好规范的教案给学生作示范。在教学内容上,吴老师总是吃得准、钻得透、把握稳、教得巧。在教学方法上,吴老师不循旧规,敢闯新路,坚持运用“导读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走出一条师范语文课堂教学“以知识为基础,以训练为主线,以培养学生‘教’的能力为核心”的新路子。在教学手段上,吴老师自制投影片,制作教学课件,科学得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讲课中,他那深入浅出的剖析,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旁征博引的举例,扎实而丰富的语言文字训练,将同学们带入妙趣横生的语文学习天地,同学们都说:“上吴老师的课,精神集中,兴趣浓厚,收获良多,感觉一堂课的时间特别短。”许多毕业多年的学生回忆起吴老师的课,仍历历地目,赞叹不已:“吴老师的课,是智慧的风采飘洒在精神世界的每一缕阳光下的难忘的一课。”吴老师以自己高尚的品格,良好的教风真正做到了“立行可模,置言成范”。 [center][B]三、教学研究[/B][/center]   吴子干老师认为:“教而不研则浅”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一个合格的乃至优秀的中师教师,必须具备科研能力,才可能提高教学层次,促进教学改革。   一位贤哲说过: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科研。吴老师在教书育人方面成绩显著,在教学研究上也硕果累累。主要表现在:   1、研究如何“构建课堂教学优质课的评价体系”取得阶段性成果。《构建课堂教学优质课评价体系之我见》获中山市教育教学论文二等奖,选入1994年《中山市教育教学论文选》。以这个评价体系的思想为指导,他亲自执笔制定的《中山师范学校教学质量评估方案》于1997学年度起试行,掀起了各学科老师都上优质课的热潮,掀起了全校师生大练基本功的热潮,在中山师范教学史上写下了具有创造性的一页。   2、研究“体育见长”、“艺术教育领先”和“确定科技教育的核心地位”等办学特色,取得显著成效。撰写的《继续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努力开创我校体育工作新局面》一文,1995年11月在全国的体育教研会上宣讲,入选广东省教育学会95年年会论文集。《中等师范艺术教育论纲》一文,获中山市1997年论文一等奖。指导研究并撰写的《对青少年学生加强科技教育的研究》2003年获中山市第三届普教科研成果二等奖。   3、研究“学校科学管理”,成绩斐然。1991年,他执笔完成了《中山师范学校管理规程》的编写工作,此书七万余字,实施后,为中山师范走上科学管理的轨道,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95年制定的、1998年5月再修定的《中山师范学校岗位责任制管理方案》,完善了教职工履行岗位职责与实现工作目标的管理制度。《现代学校管理略论》、《浅谈教学管理策略》、《依法治校简论》等研究成果,编入中山《政协文萃》2001年专辑和2002年专辑。   4、研究“中等师范学校人才规格及其培养模式”,成果瞩目。吴老师是国家级课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中等师范学校人才规格及其培养模式研究》的主要成员。此课题研究的中期报告《确定面向未来的目标,培养适应21世纪人才》获省一等奖;该课题结题报告已被教育部司范司批准。吴老师主持该课题的子课题《中等师范学校专业设置与课程现代化的系统研究》、《中等师范学校学生专业素质与职业魅力培养的研究》已获丰硕成果,《构建基本功训练的操作系统,提高师范生的专业素质》获市教研成果二等奖,主持并指导制定的《中山师范学生基本功训练、考核与展演手册》施行后,取得显著的效果,所培养的师范毕业生广泛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   5、研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推进学校创特色,上水平”,业绩显著。为了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文化、专业、艺术、心理、身体等方面的素质,吴子干老师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提携后学,栽培挑李,锤炼骨干,指导青年教师搞科研,发表教研文章。人们欣喜地看到,在教学研究这块园地里,吴老师就像一根劲竹迎风挺立,而在他的周围,一根根嫩笋正在破土而出,一茬茬翠竹正在拔节成长。   1995年10月,在广东省中等师范办学条件标准化检查验收工作会议上,吴老师作了题为《加速标准化,启动现代化,坚持素质化,推进大专化》的发言,全面地总结了该校“创特色,上水平”的办学经验,获得与会领导与代表的高度评价。该校在全省率先通过了办学条件标准化的检查验收,成为广东中师办校的一面旗帜。1996年12月,吴老师在广东省中等师范学校语文教研会上作了《学习理论,深化改革》的专题发言,总结该校及全省中师语文教研的基本经验,指导全省中师语文的教学改革工作。他撰写的中师语文教学研究会的会议纪要,1991、1995、1996年均由省教育厅师范处或省小学师资培训中心发文到全省各师范学校学习、贯彻,充分发挥了吴老师作为省教研会主要领导成员的作用。   6、开展“教师口语”课程的理论与实验研究,为中师语文教育史添砖加瓦。1983年,吴老师带了两届毕业生开展教育实习工作之后,撰写了《从教育实习看师范生的基本功训练》,郑重其事地提出了加强中师“口语教学与训练”这一课题。接着,他写成了《普通话口语教学与训练大纲》,并自编教材在该校相关班级进行教师口语教学试验。1989年5月,吴老师参加广东省中等师范学校试用教材《口语训练教程》的编审工作,把口语教学的实验成果引用到该教材中。他编写的《教学口语及其训练》在省小学师资培训中心举办的“师范教师口语训练讲习班”上授课。他撰写的《谈师范生口才修养》、《口语教学心理探微》、《慧于心而秀于口》、《教师口语训练与心理品质培养》、《略谈中师口语教学与训练的个性》、《诗歌的艺术特征及其朗诵》、《谈谈古典诗歌常识及其朗读》、《童话的特点及其朗读》、《寓言的特点及其朗读》、《散文的特点及其朗读》等许多文章,既是该校老师在中师或大专班授课的教学参考资料,又是他废寝忘食,苦苦求索的研究成果。他主编的《小学语文课本古典诗歌朗读及其教学》(共28首。16开本87页)成为小学教师、师范毕业生的教参书。1993年,国家教委在总结口语教育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颁发了《师范院校“教师口语”课程标准》,规定《教师口语》为中师必修课。这充分说明,吴老师在教学研究领域,有远见卓识,有独到建树。   在教学研究过程中,吴老师自强奋勉,笔耕不辍,撰写教育教学论文50多篇,其中发表近20篇,获奖近10篇;编辑专著4本;获教育科研成果,市二等奖2项,省一等奖1项。这些都是吴老师辛勤耕耘的见证。   教学研究的业绩和专业造诣的影响,使吴老师身兼多项社会职务,获得了一系列的荣誉与奖励。他除担任市级职称评委会领导外,还受聘广东省中等师范、进修学校高级职称评委会委员、学科组成员。吴老师在谈自己当教师的体会时说:“教师,需要爱心;教学,颇费苦心;治学,需要潜心。”他把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期望学生成才的一颗爱心,化作了高度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责任感,在教学与教研上确实付出了一片苦心啊! [center][B]四、锐意改革[/B][/center]   杏坛上的耕耘者,往往是讲台上的改革者。吴子干老师就是这样,踏出了一条足迹坚实的教学改革之路。   ——现代语文教育观念的改革。吴子干老师站在哲学的高度,从历史的宏观视角,透视中国现代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观点。早在1986年,他在担任中山师范副校长之后,对中国语文教育和语文课教学,就提出了新颖的学术观点:当代中国语文教育是工具性、人文性和科学性的统一体。语文教学要强调“三个融合”:一是“文”和“道”的融合。“文”,语言文字是一种工具;“道”,指的是人的精神和民族文化精神。学习一种语言,既是掌握一种工具,历练听(听话)、说(说话)、读(阅读)、写(写字)作(作文)、思(思维)的能力,应用于社会交际,服务于社会经济,适用于工作需要,以利承传民族文化精神价值,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心灵,养成人格。二是人文精神与科学意识的融合。吴老师认为,我国教学论的走向和生机,将蕴含在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两极张力之中,是二者的有机融合。这是语文教育的总体哲学原则。语文教学只强调工具性,把语言和语文课仅当做单纯的工具,必然会导致科学意识和人文精神的缺失,也必然会导致人的精神主体和民族文化本体的缺失。三是培养“人力”与养成“人格”的融合。吴老师认为,语言人文性,意味着语言不仅仅是一种工具,还是人本身,是人的一部分,是饱含人们情感、充满人生体验的主体,因而人文精神是语言的基本属性。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又是一套价值或意义系统。一个人语言能力的形成过程,便能产生“人力”,但这个过程也是他自身的成长过程,是他对社会的认识过程,是他成为社会人的进化过程。因此,让学生学习汉语知识,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历练运用汉语的能力,同时接受中华文化精神熏陶,就能使他们养育与时代精神相谐和的中华文化的心理与人格。   在吴老师的指导下,该校的语文教学改革出现了崭新的局面,形成了“注重语言基本训练、注重文化素质、注重体验与感受、注重人格培育”的“四个注重”。语文教学模式,该校语文科组成为全省中师系统的先进教研组,受到省教育厅师范处的表彰。   ——与时俱进,开展大专程度小学教师五年制师范教育的改革与实验。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我国基础教育对小学师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中师教育教学的领域,他带领老师们勇于探索,大胆实践,构建了“必修课与选修课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结合、校内教学与校外实践结合”的具有鲜明师范特点的教育教学模式,熔思想品德、文化科学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心理素质训练、教学基本功训练、艺术体育训练、教育教学工艺与职业能力培养为一炉。这一模式的构建 ,有力地推动了中等师范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为开展大专程度小学教师五年制师范教育的实验夯实了基础。在考察和学习了江苏省南通师范等兄弟学校培养大专程度小学教师的做法和经验之后,吴老师协助校长,组织力量,对培养大专程度小学教师的培养目标、教学方案、课程体系、教材建设、学科教学大纲等一系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探索和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可贵的经验。1990年开始,中山师范启动了培养大专程度小学教师“三、二分段制”和五年一贯制的师范教育的实验工程。吴老师集思广益,于1990年亲自制订了《中山师范“三、二分段制”大专中文、英语、数学班教学计划》。1992年,他又制订了《中山师范五年一贯制小学教育大专班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方案》,1997年,他重新修订了《中山师范五年制小教大专普通班、文科班、理科班、音乐班教学计划》、《中山师范“三.二分段”制大专中文、英语、数学班教学计划》。到2004年7月,中山师范成功地完成了培养大专程度小学教师的实验,为基础教育培养了大批合格的乃至优秀的师资、教育行政领导工作者。面对一批批满怀信心地走上教育工作岗位的学生,吴子干老师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他笑了,笑得那么年青,那么粲然!   ——顾全大局,勇挑重担,踏上教育体制改革之路。2000年1月至2002年8月间,吴子干老师主持学校的全面工作,并根据市政府的指示,把中山师范改办为中山实验高级中学,完成该校办学体制改革的任务。主要业绩表现在:   第一,认真学习、调研、思考,先后撰写了《中师改办高中的思考》、《深刻认识“国有民办”这一种办学新体制》、《谈谈中学校长的基本职能与素质结构》、《我的办学理念摭谈》等文章,并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宣讲,使大家统一认识,以奠定适应办学体制改革需要的思想基础。   第二,通过做艰苦细致的工作,采取调整、稳定、转变、调进相结合的办法,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做好教工的分流工作。   第三,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与研究,撰写了《浅谈素质教育的本质与现代教育的主要特征》、《现代学校管理略论》、《浅谈教学管理策略》、《依法治校简论》等文章,给老师们上专题课,指导全体师生员工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和工作作风的建设,向科学管理和现代化管理要质量。   第四,调集力量,制定规划,草拟《创建我校教育信息化新格局》,完成了校园网系统工程的规划、筹款、申报、招标、施工、培训等各项工作,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向现代化迈进了一大步。   第五,千方百计地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给每一位教师都配备了电脑,连通网络,充分发挥教育教学资源库的作用。同时,指导老师们制定《实验室建设要求》,改造和新建了七个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准备室,为提高普通高中物理、化学、生物的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利条件。   第六,争取市委、市府领导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宣传和打造中山实验高中的办学品牌,妥善地解决了师范学校转制后实验高中的办学体制、办校定位、招生批次、收费标准、教师待遇及管理制度的完善、素质教育水平评估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使中山实验高中评为市一学校,夯实了师范改办普通高中的基础。吴子干老师主持学校全面工作时所招收的两届高中生,在全体教工的努力栽培下,高考成绩令人欣喜:首届高考,初战告捷;二届高考,再创辉煌。现在,吴老师精心设计的让实验高中实现跨越发展的“三步走”(市一级学校——省一级学校——跻身全国示范性高中行列)的蓝图已初现端倪,广大师生员工决心奋战四年,为实现既定目标而贡献力量。   春去秋来,步履匆匆。在耕耘中,在改革中,在创造中,吴子干老师走过了35年的辉煌历程。35个春秋啊,他的工作是平凡的:热爱教育,热爱师范,扎根师范,建设师范;但他实在又是不平凡的:万仞高峰踏足下,三尺讲台铸风流。 [center][B]五、参政议政[/B][/center]   1984年迄今,吴子干老师历任第四、五届中山市政协委员,第六、七、八届中山市政协常委,政协中山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政协中山市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现任第九届中山市政协常委、政协中山市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吴老师自觉地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成绩显著,多次获先进政协委员奖。   吴子干老师深情地说:“在人民政协这个大家庭中接受教育,得到锻炼,不断成长,时时感受到鲜花在微笑,清风在咏唱,春光在普照。因此,我理解政协,热爱政协,积极参政议政,努力争当一名合格的政协委员。”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作为教育界的政协委员,吴老师一直关注着教育、科技和人才问题。在众多的调研活动、专题发言及意见、建议、提案中,吴老师先后与政协教育委、文史委的委员们一起,畅通社情民意渠道,发挥建言献策的作用。主要有:   ——提出优先解决城区教师住房的建议。   ——提出成立中山市教育基金会的建议。   ——提出《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我市教育事业的建议》,对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提高办学效益;改革职业高中管理体制,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大改造薄弱学校的工作力度,推动薄弱学校的建设等都做到建言立论,说得有理。   ——提出扩建中山一中高中部的建议。   ——成功地组织召开了“中山市面向21世纪的素质教育研讨会”,通过四个月的调研,撰写了《龙瑞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经及理性思考》,并在这次研讨会上作了《总结经验,高扬旗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专题发言。   ——成功地组织召开了“纪念邓小平‘三个面向’题词15周年学术研讨会”,并在会上作了《学习邓小平教育思想,建设中山教育强市》的专题发言。   ——提出了“与时俱进,把握时机,积极进取,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建议。   ——提出创新中山文史工作的构想:一是征集、编辑海外文史资料。吴老师认为,随着人民政协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开展向台港澳及海外征编文史资料工作,势在必行。海外“三胞”们的成长史、创业史是很好的史料。海外文史资料是人民政协文史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征编海外文史资料具有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扩大爱国统一战线的特殊功能,是一条海外联谊的纽带。因此,做好海外文史资料的征编工作,成为中山九届政协文史工作的一个新亮点。二是继续努力征集和选编建国后的文史资料,做到:撒开网,广征集,厚存稿;选好题,精梳理,慎编辑;围绕重大活动为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服务。三是把征编建国后的史料与了解、收集我市“地方志”、县史、乡史、村史的资料结合起来。这件工作将成为中山九届政协文史工作的又一个新亮点。   20年来,吴老师在人民政协这个大舞台上与大家同舟共济,奏响了团结、民主的主旋律。拳拳委员心,浓浓政协情,这像一股潺潺不息的清泉流进吴老师参政议政的试验田,充盈着收获的喜悦与成功的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