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政协文萃 > 正文

【连载】丘树宏《长歌正酣》之六:孙中山

发布时间: 2014年05月04日   来源: 亚太日报   作者:丘树宏  
序 曲 世界潮流

1、世界潮流

世界潮流,
浩浩荡荡,
顺之则昌,
逆之则亡。

一声声惊世諍言横空出世,
 一串串落地霹雳轰天炸响;
多少腥风血雨人间屈辱,
英雄豪杰生命铺就长歌悲壮;
千年帝制大厦坍塌,
伟大的国家走向共和日出东方。


第一篇章 日出翠亨

2、翠亨村

   这是一个非常平凡的小山村,这是一个非常平凡的日子,西元1866年11月12日,一个乳名叫帝象的男孩在中国香山县的翠亨村呱呱坠地。然而,就是这个平凡的山村,就是这个平凡的日子,就是这个平凡的男孩,从此让这个小小的山村与中国、与世界发生了很不平凡的关係。
珠江长,
南海远,
江海波浪翻;
潮涨潮落咸淡水,
沧桑说千年。

桂山下,
兰溪畔,
山河绿如蓝;
春来秋去翠亨村,
走出一个人。

悠悠咸淡水,
沧海变桑田;
走出一个人,
点亮一片天。

3、敢为天下先

   《老子·第六十七章》中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孙中山先生反其道而行之,第一个提出要“敢为天下先”,开天下万物之先河,做他人未曾做过的事。在孙中山先生的坚持和影响下,“敢为天下先”成为了中华民族一种宝贵的精神。
平生都有这种胆量,
破迷信,砸神坛,
为了百姓觉醒,
敢为天下先。

平生都有这种抱负,
舍头颅,历艰险,
为了民族解放,
敢为天下先。

平生都有这种理想,
倒帝制,建共和,
为了人民民主,
敢为天下先。

平生都有这种精神,
谋方略,赋诗篇,
为了国家富强,
敢为天下先。

第二篇章 伟大理想

4、三民主义

   由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构成的“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先生所宣导的民主革命纲领,是中国最早的具有完整体系的治国经世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遗產。
第一次,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从地球的那一边回望千年古国;
蔚蓝的海洋汹涌澎湃,
遥远的山河破碎蹉跎。
你说,望闻问切药方,
已经唤不醒沉睡的狮子,
救不了中国龙的久病沉屙。

第一次,有一道强烈的曙光,
从翻滚的黑云中燃烧突围喷薄;
浩渺的天空风雷激荡,
苍茫的大地义起烽火。
从此,民族民权民生,
高高飘扬起鲜艳的旗帜,
开创了共和国的宣言战歌。

5、建国方略

   孙中山先生1917年至1920年所著的《建国方略》,包括《孙文学说》、《实业计画》、《民权初步》等三部,是中国歷史上第一次出现的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建设等全方位阐述中华民族的政治理想、强国战略和发展计画的伟大著作,此举在古今中外的伟大人物中也极为罕见。在一代代中华儿女艰苦卓绝的努力之下,这一份昭告天下的大国崛起蓝图,正在一天天变成现实。
一双铁脚走遍大江南北,
从南海,到北疆,
大地高原描摹著一条条铁路,
江湾海滨描摹著一个个海港。

一双慧眼看遍古今中外,
察国情,学西方,
从东到西谋划出远大的方略,
从南到北谋划出宏伟的大纲。

一颗雄心装满东方神州,
盼民富,盼国强,
呕心沥血写就了美好的追求,
披肝沥胆写就了无限的祈望。

第三篇章 崇高人格

6、博 爱

   “博爱”二字出自《无量寿经》上的“尊圣敬善,仁慈博爱”;唐朝韩愈的《原道》中,也有“博爱之为仁”之说。孙中山先生经常写这两个字送人,他的坐言起行,都在践行著博爱的精神。“博爱”是孙中山先生一生最好的概括和写照。
你是高远的天空,
你有天空一样高远的博爱;
千万朵白云將你簇拥,
簇拥出比天空更加高远的胸怀。

你是辽阔的土地,
你有土地一样辽阔的博爱;
千万个生命与你融合,
融合出比土地更加辽阔的时代。

你是耸立的山峰,
你是蔚蓝的大海,
千万棵树木向你敬礼,
千万个波澜向你喝彩。

啊,向你敬礼,
你让博爱的山峰越来越巍峨;
啊,向你喝彩,
你让蔚蓝的博爱走向新未来。

7、天下为公

   古人在《礼记·礼运》中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它的原意是天下是公眾的,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后来成为一种美好社会的政治理想;再后来,“天下为公”因为孙中山先生的毕生追求和宣导推崇而家喻户晓、广受推崇。
一生走著顛沛流离,
一心想著劳苦大眾;
彷徨中你是希望,
孤独里你是弟兄;
坎坷中你是力量,
寒冷里你是火种;
大道之行,
天下为公。

一生身处艰难险阻,
一心为著人类共荣;
言语中你是真理,
行动里你是洪钟;
黑暗中你是阳光,
乱世里你是英雄;
大道之行,
天下为公。

古人未竟的理想,
凝练成天下之风——
世界大同,
天下为公!

第四篇章 魂系中华

8、中山路

   朋友,你知道全世界最多的道路是什么路吗?它,就是“中山路”!据不完全统计,全球与孙中山有关的道路有360多条,其中“中山路”或“中山大道”就有180多条。一条条的中山路啊,既见证了中国的歷史发展进程,同时也承载著孙中山伟大的思想、精神和文化。
好多好多的一条路啊,
有多少城市,
就有多少你;
有多少你,
就有多少城市。
你是城市的血脉,
你是中国的记忆。

好难好难的一条路啊,
见证了沧桑,
走过了风雨;
每走一步,
都是一部歷史。
你是城市的家谱,
你是中国的奇跡。

好长好长的一条路啊,
连接著未来,
连接著过去;
每走一段,
都走向新天地。
你是城市的追求,
你是中国的意志。

好美好美的一条路啊,
金子般灿烂,
鲜花般艳丽;
如月皓洁,
好象一轮红日;
你是城市的骄傲,
你是中国的希冀。

9、中山魂

   有一个人,他的精神,他的人格,他的理想,他的主义,无论在过去,无论在今天,还是在未来,都崇高远大、光辉永恆;他,属於中国,也属於全世界。
   与华盛顿、圣雄·甘地一样,孙中山以他伟大的思想、伟大的实践、伟大的成就,以他伟大的人格,以他伟大的人民性、人类性,成为全世界公认度最高的三大伟人之一。

有一种精神,
托出了一缕破晓的曙光;
屡败屡战,愈挫愈勇,
艰难的起义凝聚成百折不挠的力量。

有一种人格,
唤醒了一个沉睡的民族;
光明磊落,平等博爱,
崇高的德行凝聚成照亮天地的明珠。

有一种理想,
凝聚成穿透黑暗的光芒;
振兴中华,三民主义,
艰难的奋斗推翻了封建腐朽的帝王。

有一种主义,
凝聚成普照世界的蓝图;
走向共和,天下为公,
伟大的预言开闢了一条未来的道路。

尾声 世界潮流

2、 世界潮流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这是伟大的文学诗句,忧患情怀总是那样的热切真诚;这是伟大的政治纲领,理想抱负总是那样的宏大千钧;这是伟大的人类预言,时空眼光总是那样的深邃辽远!

世界潮流,
浩浩荡荡,
顺之则昌,
逆之则亡。

一声声惊世諍言横空出世,
一串串落地霹雳轰天炸响;
曾经多少腥风血雨人间屈辱,
英雄豪杰生命铺就长歌悲壮;
一时间千年帝制大厦坍塌,
伟大的国家走向共和日出东方。

世界潮流,
浩浩荡荡,
顺之则昌,
逆之则亡。

一声声盛世危言如雷贯耳,
一句句英明预见铺满曙光;
曾经多少山重水复艰难坎坷,
仁人志士热血染红华夏理想;
新中国龙的身影高高站起,
鲜艳的民主富强旗帜漫天飘扬。
                        2012年6月9日修改稿


 
附录:
“繆斯”孙逸仙
——《孙中山》创作追记

(1)

   2011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作为孙中山家乡的中山市,按照“以中山的名义纪念,借百年的机遇发展”的思路,以孙中山为核心、以孙中山文化节为重点、以辛亥百年为背景,策划部署了“四大系列、十个重点、百项活动”,真可谓专案繁盛、精彩纷呈。
而我,除了负责好全市纪念活动的统筹协调工作之外,作为孙中山家乡的宣传部长,是否个人本身也应该做点儿什么事儿?

   我决定写一部有关孙中山的文学作品。

   然而,究竟写什么、怎么写?

   表现孙中山的文艺作品,种类繁多,琳琅满目,电影、戏剧、电视剧、纪录片,小说、诗歌、散文……

   然而,我似乎觉得还少了点什么,似乎还有什么遗憾、还有什么期待。

   我寻找著、搜索著、思考著——

   原来,一直以来,我们还没有一个以多媒体交响音诗这种形式来表现孙中山的作品。

   於是,在伟大的辛亥革命100周年到来的时候,我决意仿照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和《走向復兴》的形式,策划创作一部表现孙中山的音乐舞臺作品,以全新的形式塑造孙中山的音乐形象,並开始构思创作大型多媒体交响音诗文学臺本《孙中山》(以下简称《孙中山》)。

   构思中,我还发现,既有的表现孙中山的文艺作品,或从“点”的角度,体现孙中山某个时期、某段经歷、某种思想、某种精神;或从“线”的角度,体现孙中山的人生歷程——这种“纵向”的作品占了绝大多数。

   然而,从“面”的角度,也就是以“横向”来表现孙中山的文艺作品,却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空白。

   怎样借助合適的文艺形式,全面、集中而生动地从横的角度全面展示孙中山的思想、精神、文化与人格,並詮释其歷史贡献、现实作用和未来意义?

   《孙中山》试图应对这种期待,试图填补这项空白。

   这是一个全新的尝试、一个全新的探索,极具挑战性。

(2)

   三民主义,建国方略,博爱,天下为公,世界潮流……孙中山的思想、理论、精神和文化,其实一直以来非常的鲜明突出,再加上近几年对孙中山文化有了一定的感情投入和学术投入,几乎不用怎样深入思考,这些片语和字眼就跳到了我的眼前。
   我决定先从“世界潮流”写起。

   进展比想像的顺利许多。仅仅两天,“世界潮流”一气呵成,自己很满意,马上用手机资讯发给了电视剧《辛亥革命》的编剧王朝柱老师,他似乎没怎么看就回资讯说《辛亥革命》的主题歌已经录好音了。想不到第二天一早,他专门打电话给我,说刚刚才有时间认真看了“世界潮流”,写得太好了,几乎是天造地设,我们决定换用你的歌词,重新製作主题歌。这就是后来由奥斯卡音乐奖获得者苏聪作曲、廖昌永主唱的大型史诗电视连续剧《辛亥革命》的主题歌“世界潮流”。
   一炮打响,我的信心大增。几天后,其他章节一一写成。

    於此同时,我正与著名音乐人、《弯弯的月亮》的作者李海鹰合作写一首《我们的孙中山》,作为他为纪念辛亥百年在家乡第一场个人交响作品音乐会的主打歌曲。这也正是我要在《孙中山》中体现的一个重要內容。

   为此,我又专门到翠亨村走了一趟。在那绿树掩映的小路上走著走著,“小小翠亨村,走出一个人;走出一个人,点亮一片天”衝口而出。

   我不禁在心里欢呼:就是它了!

   一次瞻仰,一个灵感,成就了两首歌——《我们的孙中山》、《翠亨村》。

   不到半年时间,大型组歌《孙中山》应势推出。

   为了使孙中山的形象更加丰满,我还在每一节歌词的前面加写了一段詮释性文字,以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感谢世界诗人大会中国办事处,2011年8月下旬,他们將《孙中山》组歌翻译成英文专门带去在美国举行的第31届世界诗人大会重点推介,受到好评。

    感谢南方日报,他们打破常规,在当年的9月14日用一个整版全文刊发了《孙中山》,初步奠定了《孙中山》的地位。

   感谢日本友人、长崎县安达株式会社副社长安达贤一郎先生,他热心地请人將组诗翻译成日文,並推荐作为守口市纪念辛亥百年的文化项目,反响不小。

   更感谢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他们通过组织专家严格论证后,决定將大型多媒体交响音诗列为广东省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重点文艺专案,並拨出专项资金组织省內5位元著名作曲家进行谱曲。
   由此,《孙中山》正式走上前臺。

(3)

   《孙中山》迅速进入音乐创作阶段,这是一个需要群体合作的重大专案。毕竟是写伟人的作品,艺术家们第一次集中开会就碰上了倾盆大雨,真是感天动地。

   会议確定了採用大型多媒体交响音诗的形式,要求表现的方式和风格必须丰富多样,要在中国传统中突出岭南特色,要既经典又现代。所选择的作曲家,完全鍥合了这些要求。男高音、女高音,男中音、女中音,美声、通俗,独唱、对唱、四重唱,成年合唱、童声合唱,几乎所有的歌唱形式都囊括其中了。

   在《翠亨村》中,艺术家们採用了咸水歌的形式,还专门配备了高胡演奏,地方风味十足。演出时,高胡音乐一起,少年孙中山的形象就跃然而出,亲切可见、触手可及。

   应该感谢科技的进步,主创人员创作的大型LED视频,则以其丰富、生动而直观的画面,感性十足地烘托出了孙中山伟大而平凡的形象。

   2011年11月8日,《孙中山》在广州星海音乐厅首次公演。全国著名的广州交响乐团,来自孙中山家乡的合唱团,在激情四溢的年轻指挥家林大叶统领下,与九位歌唱、朗诵艺术家一起,第一次在舞臺用音乐成功展示了孙中山的全新形象,演出大获成功。

   同年11月12日,是孙中山诞辰145周年,也是首届孙中山文化节闭幕的日子,《孙中山》在中山市隆重演出。不断响起的热烈掌声,首次迎接了作为音乐形象出现的孙中山“衣锦还乡”。

   同年11月23日,在全国文联、作协“两会”召开的日子里,《孙中山》在北京中山音乐堂首次登场。久负盛名的北京交响乐团,加上莫华伦、么红的加入,《孙中山》以其让人倍感温馨的音乐形象为深冬的北京吹来了一股早春的暖意。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周铁农观看完节目后,给予了高度评价,后来还专门邀请我赴京出席纪念辛亥百年经验交流会並作主题发言。

   2012年4月22至23日,《孙中山》先后在中央电视臺音乐频道全场播出。这是广东本土原创交响音诗作品的第一次,播出后影响巨大。

   2012年8月11日,《孙中山》海外巡演第一站在马来西亚吉隆玻举行,檳州交响乐团、马来西亚华人合唱团与中国歌唱艺术家珠联璧合的演出,给马来西亚的观眾特別是华侨华人带来了强烈的视听震撼。与国內三场演出现场的肃穆氛围所不同的是,吉隆玻的演出是臺上台下相互呼应,场景十分热烈感人,真可谓是心的歌唱、心的聆听、心的融通。

   2013年7月24日,第二届海峡两岸中山论坛在中山市举行。这是一个由中央台办和广东省政府主办、广东省台办和中山市政府承办的国家级大型论坛,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全国政协副主席罗富和、中国国民党副主席蒋孝严等两岸政界领导人共500多人出席了论坛。当晚,《孙中山》作为论坛专题晚会隆重举行,蒋孝严和新党主席鬱慕明,与海內外嘉宾1300多人第一次在孙中山的家乡同台观看孙中山专题演出,场面热烈感人,观眾好评如潮。蒋孝严在接见290多名演员时,不断竖起大拇指连声夸讚,说心灵激起了强烈共鸣,总想上臺与演员一起歌唱。中国国民党原副主席林澄枝连连说演出太精彩了,並邀请前往臺湾去演出,一定很轰动。

   受邀前来出席活动的中央电视臺著名导演王宪生在接受记者採访时表示,《孙中山》的创作和演出都很成功,她用音乐这种艺术形式再现了孙中山先生的伟大思想、精神、人格和文化,是成功塑造孙中山音乐形象的经典之作。

   正如有的评论者指出的,大型交响音诗《孙中山》艺术上的成功之处很多。首先,音乐旋律优美,配器色彩丰富,具有岭南风格,还通俗易懂;其次,文学语言精练,突出主题思想,准確地表达了伟人的个性特徵和精神实质;第三,歌唱家们的演唱声情並茂,有效地传达了音乐作品的思想情感,成功地完成了音乐作品的二度创作,是音乐作品二度创作成功典范。还有评论家指出,对於《孙中山》这种题材,做得太“政治”了容易空洞、呆板,做得太“艺术”了则容易小眾、难懂,但《孙中山》,不管是歌词,还是曲子,都避免了这两个不足,两者结合得非常贴切、协调,做得很智慧、很巧妙、很成功。这是一次难能可贵的探索,为此类题材的创作提供了一个范本。

   就这样,大型多媒体交响音诗《孙中山》第一次以音乐形象的方式向世人展示出了一个崭新的孙中山,填补了孙中山文艺题材的空白。诗、歌、乐,画,既各成体系而释放出各自的魅力,又天衣无缝地四位合成一体形成一个崭新而完整的生命体。每一次演出,在近二百名艺术家的成功演绎下,孙中山的音乐形象栩栩如生,光彩而鲜明。更为可贵的是,她通过不同的时空,让每一个观眾、听眾,通过其视觉和听觉,各自完成了对孙中山的瞭解和理解,从而融合昇华为属於自己心灵的孙中山形象。从这个意义上讲,应该是诗、歌、乐、画,加上观眾和听眾这个最重要的受眾主体,是这个“五位一体”,共同完成了“繆斯”孙逸仙的完美塑造。

   当然,我清醒地知道,相对于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以及孙中山文化的伟大意义,《孙中山》还有不少缺点和不足,还需要不断修改、打磨。特別是,如何通过各种方式进一步挖掘、继承、弘扬和利用好孙中山文化,任重道远,我们仍需好好努力。
2013年7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