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政协动态 > 正文

从“提篮叫卖”到“半壁江山”

陈绍基纵论非公有制经济创新发展演变历程
发布时间: 2008年09月11日   来源: 中山日报   
对话嘉宾
  ◆陈绍基:广东省政协主席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副主席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既是改革开放的重点所在,也是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更是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动力。
  ●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成长和发展,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地把思想意识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的过程,一个不断打破旧理论旧观念旧体制的过程,一个不断进行理论创新观念创新体制创新的过程。

核心提示
  对中国变革贡献最大的民营资本一直命运多舛,但却是变革最重要也是最坚决的推动力量。从“资本主义的尾巴”到“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实现了意识形态领域的第一次突破;从姓“资”姓“社”的争论,到用邓小平同志“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来衡量,实现了第二次重大思想突破;从市场经济的配角,到平等享受“国民待遇”的市场主体,实现了第三次理论飞跃。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望过去,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既是改革开放的重点所在,也是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更是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动力。”出席2008中国经济社会论坛的广东省政协主席、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副主席陈绍基语气铿锵。
  

非公有制经济成就令人瞩目

  记者:改革开放30年来,人们曾经激烈争辩的“姓社姓资”问题,如今早已达成共识,很多冒险者为之付出代价的“禁区”,在今天看来,都已是寻常之事。您怎样看待非公有制经济在这30年来的发展演变?
  陈绍基: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是改革开放30年最令人瞩目的成就之一,也是中国改革开放最具典型意义的标志之一。记得1978年,在经过“三大改造”和“斗私批修”割资本主义尾巴之后,我国基本上是公有制一统天下。全国仅剩14万小商贩,产值占生产总值的不足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帷幕,非公有制经济也获得了在夹缝中重生的历史机遇。30年过去,历经曲折坎坷和风吹雨打,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迅猛发展。今天,它已成为我国数量最多、比例最大的企业群体,注册企业已达3130.4万户(含个体工商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5.7%;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最主要的推动力量,产值已占国内生产总值65%;成为我国就业主渠道,从业人员已达2.3亿多人,占全国城镇就业人数84%;成为我国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纳税总额已占全国税收收入的1/3;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主力军,进出口额已占全国73.5%。这充分说明,非公有制经济已从“提篮叫卖”,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半壁江山”。而在广东,非公有制经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更是举足轻重。其生产总值占全省(30673.71亿)已逾80%,出口总额占全省已逾85%。在珠三角一些市县,非公有制经济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已逾7成。非公有制经济已担当起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记者:您的家乡中山,早在1980年成立了全国第一家非公有制的外商投资企业—— —中山温泉宾馆,尝到了改革开放的“头啖汤”。此后,非公有制经济像雨后春笋般茁壮发展,如今非公有制经济在中山占经济总量90%以上,今年上半年民营工业企业增长达22.5%,拉动经济增加值1/3的增长。
  陈绍基:这是令人欣喜的消息,中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正是全国的一个缩影。

“草根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动机”

  记者:昔日修鞋修自行车的小作坊和走街串巷的小商贩,如今已成长为活跃度最高、增长性最强的经济形态。
  陈绍基:的确如此。30年来,非公有制经济从“草根经济”,迅速崛起为市场经济的“发动机”。其动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参与的领域已从传统加工业、轻纺行业、建筑业和批发零售业,向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和新兴服务业等全方位拓展,触角伸向经济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二是产业结构已从劳动密集型,逐步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迈进。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著名品牌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异军突起,成为产业、行业的龙头,并跻身世界行业前沿。如广东的华为,产品与网络解决方案已应用于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销售总额逾160亿美元,其中逾70%销往海外。广东美的集团是全国第一家由乡镇企业改制的民营企业,现已从一家街道小作坊发展成为中国家电龙头企业。其年销售额逾750亿元,其中出口逾200亿元,并名列“最具全球竞争力中国公司20强”名单。三是管理模式已从个人、家族企业,向多元投资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发展。此外,生产经营方式已从分散粗放经营,向规模集约经营转变。广东中小民营企业已形成产业集群发展态势。顺德乐从的家具产业集群,南海西樵的纺织产业集群,东莞石龙的电子产业集群,佛山南庄、石湾的陶瓷产业集群等已饮誉中外,中山古镇更成为享誉世界的“中国灯饰之都”。四是地域分布已从东南沿海,逐步扩展到内陆地区。五是市场占有从以国内市场为主,逐步向国际市场拓展。随着国家政策的放开,许多非公有制企业抓住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机遇,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改革开放的窗口深圳市,在全国率先授予民营企业进出口经营权,广东现已有获得进出口经营权的民营企业近6万家。


思想解放和制度创新
  记者:30年来的中国商业发展史,堪称完成了一段曲折跌宕的宏大叙述,非公有制企业更是跋涉在一条十分独特的市场化道路上,多变但精彩。
  陈绍基:这30年,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始终伴随着思想解放和制度创新。回顾非公有制经济30年发展历程,从“资本主义的尾巴”到“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实现了意识形态领域的第一次突破;从姓“资”姓“社”的争论,到用邓小平同志“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来衡量,实现了第二次重大思想突破;从市场经济的配角,到平等享受“国民待遇”的市场主体,实现了第三次理论飞跃,每一次突破和飞跃,都推动着非公有制经济向前发展。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两个毫不动摇”,国务院出台的“非公经济36条”,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两个平等”,这一系列方针政策,完善了保障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营造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因此,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成长和发展,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地把思想意识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的过程,一个不断打破旧理论旧观念旧体制的过程,一个不断进行理论创新观念创新体制创新的过程。
  记者:您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未来走向有何看法?
  陈绍基:事实证明,人民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生产力,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是符合国情、顺应民心的富民强国之路。非公有制经济是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最具活力和生命力的经济形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经济形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断扫除思想障碍将一直伴随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全过程。与此同时,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发展还受到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营管理模式落后、产业协作水平不高、人才资源匮乏、融资难、用地难等因素制约。这正是此次论坛将深入探讨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