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者有其屋 中山更宜居
●遵循“保障+市场”模式构建差异化全覆盖住房供应机制●首期政府廉租房小区明年“两会”前发放钥匙
发布时间:
2008年09月27日 来源:
中山日报 作者:记者 苏小红 缪晓剑
9月23日,持续了19年的政协委员与市长协商座谈会在市会议中心召开,今年协商的主题紧扣民生,协商如何健全和完善我市住房保障体系。政协委员与市长们坦诚交流,协商议政,达成共识:今天的中山,不仅要实现孙中山先生当年提出的“居者有其屋”的社会理想,实施全民安居工程的步伐更要朝生态、安全、健康、便捷的宜居中山迈进。
市政协主席郑金钻主持会议。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启红,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邓小兵,副市长韩泽生、冯煜荣、唐颖、郝一峰、谭培安,市政协副主席王远明、吴月霞、周信、吴竹科出席协商座谈会。李启红在会上作重要讲话,邓小兵代表市政府通报我市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情况,吴竹科代表市政协作专题发言。
民以食为天、人以居为稳。两个半小时的协商座谈,与会者想的是民生,议的也是民生,一个个振奋人心的信息更是承载着沉甸甸的民生情:今年4月底奠基的首期廉租房小区,明年“两会”前将发放钥匙,年底前将实现对低保住房困难家庭的保障目标,到2009年底,我市将拥有政策性保障住房12万平方米,可基本解决全市低收入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
郑金钻即席感言:“今天的协商座谈会堪称中山改革开放30年来中山全民安居工作的展示会。”1986年,我市率先实施住房解困工程,建成了竹苑新村等10多个解困小区,解决住房困难户9600多户。启动了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工程,健全了住房公积金保障制度,建立了市场化住房保障机制,实现对全市城镇住房保障的综合管理和对低保家庭住房状况的动态管理。至2007年,全市共有各类政策性保障住房7.8万平方米,市场化供应商品住宅3200多万平方米。2007年中山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5平方米,比全省平均水平高近10平方米。我市先后获得“全国住房解困先进单位”、联合国“人居奖”、“全国文明城市”等荣誉。
围绕本次协商座谈会的主题,前段时间,市政协组织专题调研活动,听取市直有关部门和部分镇区的意见建议,形成专题报告,力求为我市建立和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提出改革创新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调研报告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住房社会保障工作,遵循国家和省的有关政策规定,结合中山实际,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解决城乡居民的住房问题,逐步建立和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改善了低收入人群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中山的居住环境进入优质环境之列,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宜居城市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针对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市政协建议,要合理确定廉租住房保障和经济适用房供应对象,按家庭收入标准、住房困难标准和家庭资产标准等因素进行确定。各有关部门要抓紧完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档案和住房保障管理信息系统,以便做好核实认定工作。要健全城镇廉租住房保障制度,合理确定廉租住房保障面积标准。要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实行公开申请、严格审核、广泛公示、轮候解决的制度,规范经济适用住房价格管理,加强对经济适用住房市场交易管理。此外,市政协还就逐步改善其他住房困难群体的居住条件,多渠道增加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房源,落实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所需资金和完善工作机制和配套政策建言。
坦诚协商,积极建言。市政协常委程禹斌建言现阶段保障房应以廉租房为重心,多渠道筹集和用好住房保障资金投入;市政协委员聂洪文建言多渠道整合市场房源,扩大保障范围,引导政策保障性住房发展。政协委员的真知灼见,立即得到市长们的热烈回应。李启红表示,市政协专题发言以及政协委员们的建言很有建设性,市政府将认真研究落实。
李启红指出,住房问题具有明显的市场商品和社会保障双重属性。特别在我市城市化加速发展的时期,健全以市场机制和保障机制有机结合的城镇住房新体制,显得尤为重要。当前要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为切入点,全面落实全民安居工程五项措施,建设"三个适宜"新型城市。
李启红强调,首先是强化住房保障责任管理,市政府和各镇区把推进全民安居工程、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干部实绩考核范围。同时要加强规划管理和加大资金投入,落实年度财政安排预算保障,落实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投入住房保障,落实土地出让净收益不低于10%用于廉租房建设。
其次要构建多样化住房供应机制。遵循"保障+市场"模式,实行差异化全覆盖的住房供应。提高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供应量。整合原解困小区的出租房为保障性住房的社会房源,将一些闲置楼盘开发成政策保障性住房房源,引导市场化公司、社会资金参与建设政策保障性住房,结合旧城旧村改造鼓励房地产企业投资建设。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再次要健全住房保障政策体系。最近制发的《关于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实施意见》、《中山市廉租住房保障暂行办法》、《中山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住房保障制度文件,从原则思路、程序措施、内容标准等方面健全了建设住房保障长效机制。而我市保障性住房发展模式进一步创新,于今年3月份成立的市公建物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目前已顺利接管原公房管理所物业2000多宗。下一阶段将按市场化、专业化的原则,全面统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投融资、转让租赁和维护管理等工作,高效组织开展经济适用房建设。此外,还要大力增加廉租房源和加快预制构件公房改造,积极推进人居环境建设。
市政协主席郑金钻主持会议。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启红,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邓小兵,副市长韩泽生、冯煜荣、唐颖、郝一峰、谭培安,市政协副主席王远明、吴月霞、周信、吴竹科出席协商座谈会。李启红在会上作重要讲话,邓小兵代表市政府通报我市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情况,吴竹科代表市政协作专题发言。
民以食为天、人以居为稳。两个半小时的协商座谈,与会者想的是民生,议的也是民生,一个个振奋人心的信息更是承载着沉甸甸的民生情:今年4月底奠基的首期廉租房小区,明年“两会”前将发放钥匙,年底前将实现对低保住房困难家庭的保障目标,到2009年底,我市将拥有政策性保障住房12万平方米,可基本解决全市低收入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
郑金钻即席感言:“今天的协商座谈会堪称中山改革开放30年来中山全民安居工作的展示会。”1986年,我市率先实施住房解困工程,建成了竹苑新村等10多个解困小区,解决住房困难户9600多户。启动了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工程,健全了住房公积金保障制度,建立了市场化住房保障机制,实现对全市城镇住房保障的综合管理和对低保家庭住房状况的动态管理。至2007年,全市共有各类政策性保障住房7.8万平方米,市场化供应商品住宅3200多万平方米。2007年中山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5平方米,比全省平均水平高近10平方米。我市先后获得“全国住房解困先进单位”、联合国“人居奖”、“全国文明城市”等荣誉。
围绕本次协商座谈会的主题,前段时间,市政协组织专题调研活动,听取市直有关部门和部分镇区的意见建议,形成专题报告,力求为我市建立和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提出改革创新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调研报告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住房社会保障工作,遵循国家和省的有关政策规定,结合中山实际,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解决城乡居民的住房问题,逐步建立和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改善了低收入人群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中山的居住环境进入优质环境之列,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宜居城市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针对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市政协建议,要合理确定廉租住房保障和经济适用房供应对象,按家庭收入标准、住房困难标准和家庭资产标准等因素进行确定。各有关部门要抓紧完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档案和住房保障管理信息系统,以便做好核实认定工作。要健全城镇廉租住房保障制度,合理确定廉租住房保障面积标准。要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实行公开申请、严格审核、广泛公示、轮候解决的制度,规范经济适用住房价格管理,加强对经济适用住房市场交易管理。此外,市政协还就逐步改善其他住房困难群体的居住条件,多渠道增加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房源,落实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所需资金和完善工作机制和配套政策建言。
坦诚协商,积极建言。市政协常委程禹斌建言现阶段保障房应以廉租房为重心,多渠道筹集和用好住房保障资金投入;市政协委员聂洪文建言多渠道整合市场房源,扩大保障范围,引导政策保障性住房发展。政协委员的真知灼见,立即得到市长们的热烈回应。李启红表示,市政协专题发言以及政协委员们的建言很有建设性,市政府将认真研究落实。
李启红指出,住房问题具有明显的市场商品和社会保障双重属性。特别在我市城市化加速发展的时期,健全以市场机制和保障机制有机结合的城镇住房新体制,显得尤为重要。当前要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为切入点,全面落实全民安居工程五项措施,建设"三个适宜"新型城市。
李启红强调,首先是强化住房保障责任管理,市政府和各镇区把推进全民安居工程、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干部实绩考核范围。同时要加强规划管理和加大资金投入,落实年度财政安排预算保障,落实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投入住房保障,落实土地出让净收益不低于10%用于廉租房建设。
其次要构建多样化住房供应机制。遵循"保障+市场"模式,实行差异化全覆盖的住房供应。提高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供应量。整合原解困小区的出租房为保障性住房的社会房源,将一些闲置楼盘开发成政策保障性住房房源,引导市场化公司、社会资金参与建设政策保障性住房,结合旧城旧村改造鼓励房地产企业投资建设。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再次要健全住房保障政策体系。最近制发的《关于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实施意见》、《中山市廉租住房保障暂行办法》、《中山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住房保障制度文件,从原则思路、程序措施、内容标准等方面健全了建设住房保障长效机制。而我市保障性住房发展模式进一步创新,于今年3月份成立的市公建物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目前已顺利接管原公房管理所物业2000多宗。下一阶段将按市场化、专业化的原则,全面统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投融资、转让租赁和维护管理等工作,高效组织开展经济适用房建设。此外,还要大力增加廉租房源和加快预制构件公房改造,积极推进人居环境建设。
2008年政协委员与市长协商座谈会
程禹斌常委发言
聂洪文委员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