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篮子”安全监管马虎不得
发布时间:
2009年01月16日 来源:
中山日报 作者:文/记者 赖有生 禹媚
食品安全是关乎老百姓生命健康的问题。(资料照片)
■ 核心提示
食品安全是市民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出席"两会"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连日来讨论的重要话题之一。
与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普遍认为,中山食品安全特别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是非常有保障的。政府投入力度大,监管体制和机制健全,检测网络较为完善,初步实现农产品 "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安全控制。
同时,他们建议要进一步创新机制,切实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完善和提高农产品检测水平,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等,从源头上更好地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目前生产体系造成监控困难
目前以农户为主体、小规模、千家万户分散的农业生产体系,以及多种多样的农产品流通渠道,部分农产品来自外地,无法进行产地的质量监管。在目前的条件下,农产品质量要得到全面的检测与监管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仍存在反复。
市政协香港工作组希望我市要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全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网络。同时建议增拨适当地方给市农检中心,扩大现在的实验室面积,根据检测业务的需要适当增加先进检测设备,提高检测的准确度。
其次,扩大检测范围,加大检测的数量和频率。一方面要加大对蔬菜农药残留、生猪兽药残留、生猪瘦肉精超标等检测力度,逐步把监测范围扩大到水果、三鸟、蛋、水产品等。同时要创造条件开展对农业生产基地的土壤、水质、大气环境、生态环境等的例行监测。全面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对外地调入农产品的质量监控,确保消费安全。
再次,稳定检测队伍,留住专业人才。尽快解决落实市农检中心和各镇区农产品检测站的人员编制和待遇问题。
饲料监管需加大力度
在利益的驱动下,目前部分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仍有滥用农药、兽药、催熟剂、防腐剂和保鲜剂等有毒有害物质的现象。个别不法商人甚至为增加杀虫效果而在低毒低残留农药中渗入高毒高残留农药,另外,假劣农业生产资料屡禁不止,农业投入品监管难度大。
市政协委员何荣洪认为,饲料是养殖业的关键一环,饲料的质量安全直接影响畜禽、水产等养殖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我市的养殖业,特别是水产养殖业比较发达,水产养殖水面就有30多万亩,目前,本地的饲料生产数量是每年30万吨,而饲料的需求达70到80万吨。饲料的来源渠道复杂,而厂家往往采用直销办法,给监管带来一定困难。
他认为,有关方面要加大监管力度,完善监管机制,规范饲料标签的管理,目前市场上有部分产品的饲料名称标签标明的成分与饲料实际含有成分不符,有些产品的名称含义夸大化,存在误导购买者的嫌疑。应建立饲料标签规范,保证指标信息的真实、准确,保障养殖户权益。
市人大代表陈锦标表示,为保障食用农产品的健康,市农业局已对全市60多家农药经销点实施实名购买制,要求农药经营企业在销售农药尤其是高浓度、剧毒农药时,详细记录购买者的姓名、身份证号码及所购剧毒化学品的品名、数量、用途。“这种做法挺好,坚持下去,就能从源头上遏制剧毒农药的使用,让老百姓能吃上放心菜。”
培养农民质量安全意识
由于农民质量安全意识普遍较薄弱,加之受市场销售的影响,农产品优质不优价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导致了部分生产者片面追求产量而忽视质量安全,靠增加产量来达到增收的目的。
市人大代表杜江华认为,提高中山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基于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的现实,在我市多年来致力农民培训、教育的基础上,当前有必要在农民宣传教育方面进一步加强、做足功夫。
杜江华表示,农民宣传培训最能延伸到村,形式多样,通俗易懂,消灭宣传教育的死角,要利用好各种宣传教育手段,形成一个良好氛围,让农民等生产者切实有质量安全的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