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速“鹤立鸡群”总体“气质”仍然很好
发布时间:
2016年03月03日 来源:
中山商报

王国庆在发布会上回答记者提问。
新华社
新华社
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将于今天下午3时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昨日下午3时,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在人民大会堂一楼新闻发布厅举行。86分钟里,发言人王国庆回答了17位记者的提问,涉及政协工作本身,也涉及“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中国经济增速、医疗改革、人才流动、治理雾霾等多个热点问题。
【经济增速】
中国经济仍将保持中高速增长
记者提问:2015年我国GDP增长6.9%,经济增速放缓,2016年我国是否有能力也有条件保持经济的中高速增长?在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中,全国政协委员又有怎样的作为?对当前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又有哪些好的建议?
王国庆:关于中国经济是否能保持中高速增长,我给出的答案就两个字“肯定”。去年我国经济增速尽管有所放缓,但是放在全球这个坐标系上看,可能用“鹤立鸡群”很恰当,而且总体“气质”仍然很好。6.9%无论从速度上还是从增量、质量上都是可圈可点的。况且今年首月经济核心数据已经释放出积极的信号,已经透出了暖意。
所以说尽管面对异常复杂的世界经济形势,我们对中国经济是充满信心的。这是因为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这个基本特质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这“四个没有变”很说明问题。
【医疗改革】
医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记者提问:中国的医药卫生改革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作为普通百姓还是不敢生病,好像获得感没有那么强烈。作为全国政协在推动医药卫生改革方面有哪些想法?
王国庆:你提了一个公众很关心的问题,我们梳理这次新闻发布会问题的时候发现这个问题是大家很关注的问题。我国的新医改从2009年启动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下了很大工夫,也做了不少探索,也应该说有了很多实实在在的进展。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21次会议强调,要把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作为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我认为,按照这个评价标准,我国的医改确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们必须看到,医改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世界各国都是个大难题,更何况在一个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近年来,全国政协始终高度关注医改的推进,我们每年都有医改相关的调研考察、双周协商座谈,今年全国政协已经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列为重点协商议题。
【人才流动】
不赞成公务员等“离职潮”说法
记者提问:近年来,我们留意到时常可以听到关于公务员、法官、国企、金融机构的高管以及媒体人士离职的消息,请问发言人您怎么看待这种“离职潮”的现象?
王国庆:我注意到有些媒体报道个别现象的时候喜欢用“离职潮”这三个字,我不太赞同。我觉得没有成“潮”,只是一种辞职现象,我想应该从两方面看,一方面这反映了新时期人才流动的一个新特点,我觉得我们应该为人才流动喝彩,这是好事。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打破体制壁垒、扫除身份障碍,让人人都有成长成才、脱颖而出的通道,让各类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更广阔天地。一个真正的世界强国一定是人才自由流动的国家。这几年来社会鼓励创业的气氛越来越浓,创业创新蔚然成风,这有利于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社会的健康发展。当然从另一方面看,各类用人单位要真正树立重视人才的观念,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
【治理雾霾】
铁腕治污既要紧迫更要理性和耐心
记者提问:官方数据显示2015年空气质量好于往年,但很多人发现生活当中可能没有很明显的感受到空气质量的显著改善,尤其是北京,连续两次发布了空气重度污染的红色预警。请问发言人雾霾治理何时才能取得实质性的成效?
王国庆:确实,我们在座各位对雾霾天气都非常敏感。刚才你提到有统计数据,但是没有感受到空气质量有明显的改善。我想说统计数据确实告诉我们总体情况是在向好的方向变化。以北京为例,2015年北京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2014年增加了14天,重污染天数较上一年减少了1天。
空气污染问题的本质我想是个发展问题,所以说铁腕治污,既要有火烧眉毛的紧迫感,更要有“积跬步,至千里”的理性和耐心。因为污染不是一天形成的,治理也不可能一下子见成效。治理雾霾是一场持久战,更是一场人民战争。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