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中山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2017年1月10日 在政协第十二届中山市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
丘树宏
各位委员、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中山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五年工作回顾
五年来,在中共中山市委的领导下,政协第十一届中山市委员会全面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秉承和发扬历届政协工作的优良传统,积极构建学习型、创新型、人文型政协组织,努力开创中山特色人民政协工作新局面,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认真履行职能,推动协商民主建设新发展,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创新协商议政,凝心聚众智,开拓履职新局面
五年来,市政协汇聚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以及政协委员的智慧,围绕中山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以及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把握新要求,切实有效开展协商议政活动。
1.深化制度性协商,推动科学民主决策。
市十一届政协共举行全体委员会议5次,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以及政协委员积极履职,通过听取和讨论政府和政协工作报告、大会发言、提案、网络互动等方式,就全面深化改革、经济社会发展、民主政治建设、“十三五”规划等重大问题建言献策。召开常委会议20次,围绕我市城市发展布局、产业转型升级、文化建设、社会管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及重大政策的出台和实施讨论协商,并就古镇灯饰产业发展、孙中山故里国家级 5A 旅游景区创建等开展专题研讨视察。召开主席会议43次,及时部署政协重点工作、重大活动的开展。同时,重视广泛、多层、制度化推进协商民主建设,聘请了47名热心政协工作的有识之士为政协之友,参与政协有关活动。建立了公民旁听政协全会、常委会议制度,组织引导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多层次、有重点的协商民主活动,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有效服务。
积极配合市委加强人民政协和协商民主制度化建设,组织专题调研视察,政协的有关意见建议得到市委的高度重视。市委于2012年9月和2015年9月,先后颁发了《中共中山市委关于加强新形势下人民政协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山市委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实施意见》,为发挥政协职能作用提供了有力保障。
2.凝聚发展共识,拓宽协商议政平台。
市政协和市政府共建“政协委员与市长协商座谈会”平台,提升协商成效。参与协商界别和单位包括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以及市政府有关部门和镇区,市政协拓展形成了“1+N”的协商议政模式,更好地融合界别和委员的真知灼见。注重协商成果的跟进和转化运用,促进协商民主不断取得实效。五年来,分别就“彰显山水人文风貌,建设岭南理想城市”、“借文化的力量打造‘中山美食’品牌”、“中山古镇灯饰产业集群战略前瞻与叠加扶持政策体系”、“孙中山文化旅游资源发掘整合与提升利用”、“中山对接自由贸易试验区”等五个主题与市政府协商。支持举办古镇灯光文化节、加快孙中山故里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建设等多项建议的实施,成效突出。
积极探索立法协商新实践,就《中山市供水用水条例(草案)》、《中山市电力设施保护条例(草案)》进行协商论证,推动了科学、民主立法。
3.顺应改革要求,推进基层政协工作。
认真探索在镇区建立政协委员联系点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至2014年10月,全市25个政协委员联系点挂牌运作,实现了镇区全覆盖; 2016年8月,扩展到每个镇区建有2个委员联系点,每个村(居)都有1名政协工作联络员,联系点日常工作纳入镇区“两代表一委员”工作范畴。在电子科大中山学院和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建立政协委员工作站。制定了《中山市镇区政协工作室工作意见》、《关于加强政协委员联系点工作的意见》,较好地完成了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任务。注重开展基层协商民主建设研究,形成《政协组织向镇街基层延伸研究报告》,供市委决策参考。
(二)强化民主监督,用好话语权,彰显建言新作为
市政协将民主监督寓增强工作合力、推动科学发展之中,创新履职形式,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提升民主监督实效。
1.积极助推专项工作,服务城市发展。
配合市委、市政府推进文明城市创建、雨污分流工程、食品药品安全、市重点工程等重大专项工作,组织政协常委视察“六区两镇”及卫生医疗单位,发动委员暗访城区主要公共场所;联合多部门视察金凤路建设、西区隆平路建设、世宇动漫工程、南区北京积水潭中山骨科医院和唐盛国际商业综合体项目建设工程情况,形成视察报告及相关建议,及时报市委、市政府,推动了专项工作和民生工程建设。深入调研形成的大内参《中山红木:是激流勇退还是续立潮头?》被喻为我市红木产业转型升级的“盛世危言”,促成了市政府制定大涌镇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规划纲要,催生新型专业镇发展战略的出台。
2.推动界别委员联动,扩大民主监督面。
实施“五个一”联系制度。正副主席、各专委和机关干部加强与各民主党派、界别、镇区、社区和有关单位的联系,延展工作层面,切实了解社情民意,真诚服务基层群众。推荐委员担任城管、交通、医务行风建设等方面的特邀监督员、监察员、评议员,支持委员在多领域发挥作用。鼓励委员参加属地镇区、社区工作,直接服务社会。组织委员先后对东部快线重点工程、岐江河整治、五桂山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市政府各年度十大民生实事等项目的实施进行专题视察。重视发挥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工商联、各人民团体的民主监督作用,通过大会发言、党派团体提案、联合调研、座谈会等形式,为党派团体搭建起有效的履职平台。
3.发挥提案重要作用,献策国计民生。
加强对提案工作的研究和提案督办,开展提案工作专题培训,抓好提案质量和制度性实施。推动提案办理协商,确保每件提案有跟踪、有反馈、有成果,实现党政工作与政治协商工作“无缝链接”,切实提高了办理实效。市党政领导班子成员领衔督办重点提案制度得到有效落实。启动优秀提案表彰活动,调动委员履职积极性。省政协将中山列为提案工作重点联系点,并专门总结推介中山的经验做法。首创政协委员履职资政工作机制,探索建立提案工作国家、省、市“三级联动”机制,创新推出“微建言”。《关于以筹划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为契机,进一步做好华人、华侨工作的提案》被评为省政协优秀提案。五年来,各民主党派、政协各参加单位和政协委员共提出并予立案提案1243件,均已办复,提案意见建议得到有效转化。
(三)紧扣发展大局,深入调研视察,结出参政新成果
市政协紧紧抓住中山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同时又适合发挥政协优势、体现政协工作特色的重大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五年来,共开展专项调研70多次,提交调研报告50多份、重要意见和建议100多项,推动了我市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
1.围绕发展战略规划,开展大调研大视察。
组织市政协常委视察,摄制内参片《今天,我们该如何面对翠亨村》,提出以孙中山诞辰150周年为契机,发掘整合、提升利用孙中山文化资源等意见建议,有力地推动了创建孙中山故里国家级 5A 旅游景区工程建设。配合中山“十二五”规划实施、“十三五”规划制定开展视察论证。围绕加快培育我市沉香特色产业、棒球运动和产业、发展游艺游戏及文化创意产业、优化岐江河两岸历史文化资源的利用、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发展我市海洋经济、重大建设项目引入PPP融资模式、古村落历史街区保护和改造、紫马岭公园改造升级、岭南水乡人文生态保护等课题调研考察,形成调研建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均予批示,转化成工作举措和成果。
2.围绕社会善治,贡献政协智慧。
协助古镇镇成立中华文化促进会灯饰文化委员会。首倡“阳光打工文化”新理念,高度关注中山160多万外来务工人员参与中山建设和其自身发展状况,促成中山市获全省“阳光打工文化示范市”、三乡镇获全省“阳光打工文化特色镇”称号。以新理念促进社会和谐善治,影响广泛。开展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资源整合、儿童公园建设等调研考察,组织“平安中山、全民禁毒”视察活动,推动争创全国禁毒工作示范市,给力平安中山建设。联合省政协专题总结推介中山全民参与社会治理的经验,中山市成为省委省政府表彰和推介的典型。
3.围绕改革发展,盘活史料育人资政。
全力协助广东省政协开展改革开放全国一千个第一(下称“千一”)文史资料征集工作,共有90篇文稿入选《敢为人先——改革开放广东一千个率先》一书,位列全省第二。联合中山日报和中山广播电视台选取我市“千一”史料10个典型进行系列报道,生动再现我市在改革开放中先行先试的首创精神和实践成果。继续全方位开展《中山文史》片段性史料征集和《学术中山》专题性史料征集、整理和出版发行,五年共征集出版《中山文史》系列丛书5辑,《学术中山》系列丛书6辑,征集文史资料约500万字,发行文史资料丛书6万多册。
(四)创建人文型政协,倡导“和”文化,增创联谊新优势
市政协以“和”文化为纽带,加强交流,增进友谊,扩大共识,发展合作,努力做好团结共进、凝聚力量的工作。
1.积极开展人民政协公共外交和海外联谊工作。
发挥政协组织的优势和作用,成立中山市公共外交协会。代表中山市政府与马来西亚槟城州首府乔治市签署了两市友好合作备忘录,与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总会签署孙中山文化交流合作意向书。参与启动“触摸中国文化”系列活动,与日本莲文化研究会联合举办孙文莲研究成果分享会,参与接待夏威夷四大都会馆访问团,赴新加坡参加中山会馆承办的第10届世界中山同乡恳亲大会,帮助中山画家在日本长崎成功举办画展。随市政府代表团赴加拿大本拿比市进行友城访问,出席在美国三藩市举行的第九届世界中山同乡恳亲大会,参加孙中山全球亲属聚会及孙眉铜像落成典礼,在加拿大温哥华和美国旧金山举办中山市水彩画美加巡展。应邀赴韩国、日本开展主题鲜明的孙中山文化访问交流,赴美国夏威夷参加孙中山亲属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活动,开启了公共外交和海外联谊的新篇章。
2.多方联谊推进开放型港澳台工作。
以乡情、亲情、友情为纽带,商情为平台,文化为载体,充分发挥港澳委员作用,努力打造“3+2”港澳台工作新模式。加强与港澳社团的联系,支持中山社团联合举办首届香港中山文化节,促进中山、香港经济文化交流合作。会同澳门基本法推广协会联合举办《澳门基本法》宣讲会和图片巡展等活动,与澳门中华文化交流协会、市外侨局联合出版大型史诗《MACAU·澳门》,举行孙中山与澳门专题讲座、纪念孙中山澳门行医执业120周年等主题活动。承办第二届海峡两岸中山论坛大型晚会。成立市政协书画院,聘请台湾和大陆当代著名书画家为顾问,加强与台湾艺术大学的合作交流,举办书画展和雅集。举办中山、香港、澳门三地“太极一家亲”活动,协助举办第十届 “前线文化杯”中老年网球团体邀请赛。开展港澳青年现状研究,拓展港澳工作新领域。
3.以多元化人文活动丰富团结联谊内涵。
举办纪念香山建县860周年系列活动,促进新老中山人共融共进;开展“中国梦”广东寻梦行活动,联系国家、省、市媒体聚焦我市产业发展、城乡协调发展、文化建设等方面成就;开展“伟人故里行”大型采访活动,集中宣传我市“五位一体”建设经验和成果;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开展寻访海上丝绸之路系列报道和评选“海洋文化地标”活动。联合多部门、镇区举办中山咸水歌调研活动,推动中山咸水歌的传承和创新。与南京、深圳、珠海、潮州、云浮等地政协签订人文合作协议,建立工作交流、文化交流等友好往来沟通机制。市历届政协委员联谊会积极开展各项联谊活动,热情服务社会。
(五)聚合政协力量,借势做实事,成就工作新特色
市政协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借势谋事、借势发力,推动重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1.奋力作为,专项活动有声有色。
开展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系列活动。把握机遇,与国家活动同频共振,积极落实全国政协、省政协的工作部署,按照市委提出的“发展是最好的纪念,创新是最好的继承”的指导思想,负责全市总体方案的谋划并承担系列活动的筹办。统筹组织中山市各界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承办孙中山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和《我们的孙中山》大型交响音乐晚会等大型活动,做好全国政协嘉宾团和孙家后人参观团接待工作,主办优秀中华诗词征集等活动。联合广州、长沙、武汉、南京和上海虹口区、北京西城区等地政协举办“铁路梦·中国梦”孙中山文化高铁行。组织全国诗人、散文家中山行,中山水彩剪纸作品香港、澳门巡演,孙中山文化纪念品征集交流展示等活动。成功组织大型交响组歌《孙中山》在中山、珠海、香港、马来西亚、台湾等地巡演。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全国、全省纪念活动和纪念邮票发行的相关策划协调工作成效突出,有效提升了中山市的知名度。
凝心聚力举办庆祝政协中山地方组织成立60周年系列活动。通过召开庆祝政协中山地方组织成立60周年大会、推出系列专题宣传报道、拍摄专题片、出版《和》特刊、编印《中山政协60年大事记》,全面回顾中山政协的光辉历程,宣传人民政协工作,展现人民政协组织风采。
2.上下联动,畅通渠道凝聚合力。
通过多种有效方式,争取全国政协、民革中央、国务院台办、省政府、省政协及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推进翠亨新区建设。民革中央在中山成功举办“孙中山振兴中华的理想与中国梦”学术研讨会。承办省政协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现场工作交流会、全省政协外事侨务工作座谈会、港澳台委工作会议和重点提案选题会议等,协助做好省政协开展有关调研视察,进一步增进了与全国、省及各地政协的沟通和交流。
3.打好孙中山文化牌,扩大宣传中山正能量。
致力宣传和发扬孙中山先生的先进思想和文化精神,孙中山文化研究工作得到各有关方面的关注和支持,孙中山文化理念日益得到学术界和社会各界接受。举行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48周年座谈会及专题晚会、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49周年孙中山文化专题研讨会、孙中山文化系列产品综合展览等活动。策划推进镇区、企业等组织孙中山文化主题活动和产业化工作。市政协领导和委员在国内外有关城市举办孙中山文化专题讲座。与文化部中华文化促进会、广东省社科联创建“孙中山文化交流基地”,开通了“中山文化”微信公众号,通过新媒体传播孙中山文化。
(六)加强自身建设,求实严修身,锻铸队伍新形象
确立“天地人和,政协力量”人文精神,坚持开展工作主题年活动,切实抓好政协委员、机关干部、镇区政协工作室三支队伍建设。
1.加强委员履职管理,激发委员主体创造力。
先后制定《中山市政协委员履职管理办法》、《中山市政协委员履职考核细则》、《政协中山市委员会重点提案确定暂行办法》等制度,坚持每年对委员履职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在全国首创并公布“主席履职日志”,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有82名委员评为优秀委员,60件提案评为优秀提案,增强了委员责任感和履职动力。
2.着力打造工作品牌,扩大政协社会影响力。
成立政协委员学堂,把修身行动与政协工作相结合,面向社会举办专题讲座20多次,参与和举办“中国诗歌万里行”、“诗书画乐进校园”、第四届中山荷花节、市政协书画展、政协文化沙龙等活动,创新活动载体。开展文化公益活动,率先导入“文化公益”理念,发挥优势,巧用众力、众智和众筹,支持和推动中山文化建设,共主办或合作参与政协文化公益活动项目37个,委员和政协之友踊跃参与,获得市政协文化公益贡献奖的委员和政协之友共48人次,实现多种社会效益叠加。先后围绕“公共生活,礼义垂范”、“社会益我,我益社会”、“文化公益·扶贫济困”、“基层民主建设年”、“创新履职年”、“孙中山文化年”等主题开展修身活动。发挥专委会基础作用和专业特色,打造“一委一品”,努力构建“大宣传”格局。进一步完善与媒体联合开展政协宣传报道制度,优化宣传信息工作队伍,发挥政协网站作用,在全国政协系统首推“智慧政协”平台和“政协委员之家”。五年来,编印政协工作宣传报道、调研报告、重大调研课题汇编15辑、政协简报67期,政协《和》杂志16期,资政作用显著。
3.扎实开展专题教育,提高政协机关工作效能。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两学一做”活动,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加强制度建设,广泛开展走访委员和委员企业活动,密切和委员、基层群众的联系,强化履职为民举措。圆满完成紫金县龙窝镇宝洞村三年扶贫工作,全面完成我市民众镇沿江村均衡发展帮扶工作,市政协办公室被评为省扶贫工作先进单位。2016年牵头帮扶广宁县横山镇大良村,市政协机关领导、各专委会开展“一对一”扶贫活动,内引外联推动精准扶贫,实现良好开局。
二、工作体会
各位委员,同志们:
回顾五年历程,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这是市委高度重视、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府诚挚关心、大力支持的结果,是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广大政协委员精诚合作、团结奋斗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倾力协助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十一届政协常委会,向各位领导、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五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对政协工作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体会。
(一)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确保正确政治方向
五年来,市政协毫不动摇地始终坚持党对人民政协的领导,始终做到同市委、市政府目标同向、思想一致、工作合拍。市委始终把政协工作放在全市大局中来谋划,为政协事业不断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市政府制度化支持政协履职,为政协发挥作用创造良好条件。只有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坚持围绕党委的重大决策和部署来研究推进政协工作,才能始终与市委同频共振、同心共向。
(二)必须主动服务大局,切实做到履职为民
五年来,市政协坚持围绕党政中心工作协商议政,坚持围绕重大决策建言献策,把工作的着力点真正放到支持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上,放到推动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上,把反映群众意愿、倾听群众呼声、体察群众疾苦作为履职的重点。只有真正把政协工作融入到全市的工作大局之中,才能提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履职成效。只有坚持履职为民,人民政协才能彰显自身价值,政协工作才能有为有位。
(三)必须坚持开拓创新,永葆政协事业活力生机
五年来,市政协积极探索“三点”、“三线”、“三面”履行职能的新途径、新方法,在完善专题协商形式、彰显界别工作特色、加强委员履职管理、改进民主监督方式、创新提案工作办理机制上开拓创新,抓好自身建设,不断擦亮政协工作品牌,实现政协工作创新发展。只有不断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积极探索富有时代特征、中山特色、政协特点的新路径,政协工作才能不断焕发生机,政协事业才能永葆活力。
(四)必须把握两大主题,发展协商议政良好局面
五年来,市政协不断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的联系,积极扩大有序政治参与,充分保障政协委员和社会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表达权,使政协成为发展民主政治、促进社会共识、共同谋求发展的重要阵地。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只有牢牢把握团结民主主题,坚持广开言路、集思广益、求同存异、兼容并蓄,才能充分发挥增进团结、汇聚力量的作用。
(五)必须注重队伍建设,夯实思想基础制度基石
五年来,市政协坚持发挥广大委员主体作用和专委会的基础作用,提高政协工作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坚持不懈地加强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使政治协商更加有序、民主监督更加有力、参政议政更加富有成效。只有切实抓好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不断夯实政协工作的基础,才能增强政协组织的活力,人民政协事业才能持续健康发展。
回顾五年来的履职实践,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不少差距和不足。比如,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不够深入,民主监督工作相对薄弱,深入基层服务群众的覆盖面还需继续扩大,政协机关建设尚需加强,等等。这些都需要认真研究,并在今后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三、今后五年工作建议
各位委员,同志们: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做好新时期的政协工作,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中共中山市委领导下,扣紧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围绕全市工作大局认真履行政协三大职能,坚持“天地人和,政协力量”人文精神,推进“学习型、创新型、人文型、和谐型”政协组织建设,努力做到协商民主有新加强、民主监督有新举措、参政议政有新突破、制度建设有新进展、各项工作有新成效,继续开创具有中山特色人民政协事业新局面,为努力建设充满创新活力的和美宜居城市贡献政协力量。
(一)把握主轴,继续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
要把深入学习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六中全会等重要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来抓,将贯彻落实市委十四次党代会精神与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始终不渝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不断夯实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界人士共同思想政治基础。要把握时代前进的脉搏和中山发展的阶段特征,深入思考和研究我市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四个定位”战略布局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发挥政协人才聚集的优势,以高质量的建言行使政协的话语权,扩大政协的影响力。
(二)紧扣重点,继续服务五位一体大局
要主动把政协工作放到全市工作大局中去谋划和推进,根据市委十四次党代会和2017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部署安排,紧扣落实城市战略定位、推进改革发展、加强法治建设、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巩固文明创建成果、增强文化软实力、促进民生改善等大事要务,着眼大局所需、顺应群众所盼、立足政协所能,集众智谋良策,合众力兴伟业。要紧扣年度工作计划议题开展专题协商、议政性常委会议、议政性主席会议,并与政府相关部门开展对口协商。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集思广益,提出建设性的调研视察报告、政协提案,确保履职成果落到实处。
(三)抓住根本,继续推进协商民主新实践
“舟楫相配,得水而行”。要加强政协协商与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工作的有效衔接,搞好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继续探索立法协商,完善协商成果的跟踪落实和反馈机制,不断提高协商成效,更好地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注重加强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阶层人士的联系、沟通、交流,引导协商各方树立大局观念,引导社会各界通过人民政协协商民主渠道,合理合法表达意愿诉求,努力营造民主协商、平等议事、宽松和谐、团结合作的政治氛围。
(四)注重创新,继续探索建设型民主监督
要着力创新民主监督载体,丰富民主监督形式,探索民主监督方法,增强民主监督成效,探索具有中山政协特色的建设型民主监督新途径。要聚焦市委、市政府重大改革项目、重要惠民政策的实施、重大民生工程的落实。要关注基本民生、底线民生和热点民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视察监督活动,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要把政协的民主监督与其他形式的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应用政协大内参、提案、调研报告、社情民意信息,以及政协工作室、委员联系点(工作站)、联络员等渠道和作用,扩大监督影响,提升监督实效。
(五)筑牢阵地,继续增进团结、汇聚力量、促进和谐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要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阶层人士的工作联系和交往,积极探索与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社会阶层人士参加政协活动的方式方法,进一步密切同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谊交往。要最广泛地凝聚力量,最大限度地达成共识,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要树立“大文史”概念,着手谋划全市文史工作中长期规划。要深化政协理论研究、政协委员学堂、政协文化公益活动、政协系统修身等工作。要发挥中山独特的地缘人缘亲缘优势,把加强孙中山文化交流放到政协工作突出位置,扎实推进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为做好团结联谊工作作出新贡献。
(六)强化保障,继续提高自身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要积极探索履行职能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方法,在发挥界别作用、拓展活动形式上求创新,在扩大委员参与、做好经常性工作上求创新。继续坚持工作主题年制度,把“崇德”、“务实”、“安心”作为中山政协人自身建设的要求,推进政协系统修身行动向更深、更实、更广方向发展。要加强政协委员队伍建设,完善委员联络制度,健全委员联络机构,完善提案工作和调研视察、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工作机制,抓好委员的学习培训,为委员知情明政、履行职能创造条件。进一步抓好专门委员会建设,突出政协的界别特色,为界别开展活动做好服务,增强工作活力。切实抓好“学习型、人文型、创新型、和谐型”政协组织建设,不断提高政协工作水平,塑造人民政协新形象。
各位委员、同志们,“群之所为,事无不成;众之所举,业无不胜。”站在新起点,迈上新征程,人民政协义务在身、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中山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团结奋斗,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共同谱写人民政协事业发展新篇章,为中山市率先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词语解释:
1.1+N:中山市政协委员与市长协商座谈会的协商议政模式,“1”即一个主题报告,“N”指若干个子报告或提案。主题报告由一名市政协领导代表市政协发言,子报告或提案由若干名政协委员或市政协邀请的有关单位部门负责人围绕主题报告作分项发言。
2.“五个一”联系制度:政协正副主席和市政协办公室、各专委会联合一组委员,共同联系一家企业、一个社区(村)、一所学校、一个部门、一个镇区,深入基层开展活动,加强收集和反映社情民意工作,做到“每月一联系、每季一主题、每年一总结”。
3.提案工作“三级联动”机制:是指群众期盼、事关全局、惠及百姓或需要获得国家或省支持的重要事项作为提案选题,由市政协联系协调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各参加单位)、省政协委员(省政协各参加单位)、市政协委员(市政协各参加单位)在相关层面提出意见和建议。
4.微建言:是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各专委会借助通讯手段,利用微信等新平台参政议政、建言献策,“说得及时”,无论是政协全体会议期间还是闭会期间,都可提交“微建言”,让政协全会“永不落幕”,是履行职能的创新举措。
5.“千一”史料工程:为配合广东省政协征集“改革开放广东一千个第一”文史史料,2014年1月,我市启动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山创造的全国和全省第一史料(下称“千一”)征集工作,共向全市81个单位和个人征集“千一”史料379篇约135万字,其中“全国第一”232篇约76万字,“全省第一”146篇约59万字。
6.“和”文化:“和”是中华文明、中华民族最本质的特征之一,并形成了独特的“和”文化。中山的咸淡水文化、移民文化的幸福和美特质,完全契合“和”文化。人民政协的职能涵盖广泛,工作千头万绪,市政协主席丘树宏为本届政协确定了人文工作精神:“天地人和,政协力量”, 将“和文化”融入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三大职能中去,并体现其独特的作用。创办《和》杂志,通过“和文化”的建设,为中山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7.“3+2”港澳台工作新模式:即以传统的乡情、亲情、友情为纽带,以商情、文化为平台,促进粤港澳三地多层次宽领域交流合作。
8.主席履职日志:委员履职是政协工作最重要的要素,社会一直十分关注。市政协主席丘树宏从2013年1月起开始在中山政协网站率先公开“主席履职日志”,希望社会各界对他予以鼓励、监督。
9.诗书画乐进校园:市政协邀请国家和省级文艺家,以志愿者身份、以各种形式不定期进入中山各大中小学为学生辅导诗歌、书法、美术及音乐课程,组织开展交流、沙龙等活动,努力将这个项目做成品牌项目,广育人才,这是市政协全民修身行动结合文化公益推出的新举措。
10.政协文化公益贡献奖:每年市政协全会期间,市政协对过去一年中积极参与和支持市政协各项文化公益活动的政协委员、政协之友进行表彰,奖项分为特别贡献奖、金奖、银奖、铜奖。
11.智慧政协:市政协办公室于2014年开发启用了政协机关协同办公系统即移动OA,利用移动网络,机关人员通过智能移动终端进行查询、审批、回复、确认等OA办公操作,实现了机关办公移动化、工作规程化、信息共享化、管理科学化。
12.三点、三线、三面:“三点”,即以人民政协的三大职能为重点,每年选取市委市政府的若干个工作重点、热点开展工作,突出中山政协地方特点。“三线”,即从短线紧扣市委市政府当年的中心工作做好配合和服务与保障;从中线对当前重大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问题调查研究,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依据;从长线对有积极趋向和代表意义的一些个案进行调查了解剖析和推介。“三面”,即抓好政协委员、民主党派、政协机关与镇区政协工作室三个工作面。
13.“舟楫相配,得水而行”:出自《诗.卫风.竹竿》,意为心朝一处想,劲朝一处使,如同舟楫,相互支持,紧密配合。
14.“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出自《孙子·谋攻》,意为上下有共同的愿望,齐心协力,才能取得胜利;大家思想一致,像一条船上的人共同前进的团体,会兴旺发达。
15.“群之所为,事无不成;众之所举,业无不胜。”:语义出自老子的弟子所著《文子·下德》中的“积力之所举,即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即无不成也”。意为聚集一切力量采取行动,没有什么不可以胜利的;集思广益来做事情,没有什么不可以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