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 中山蓄势待发
1997年,广东省中山市荣获联合国“人居环境奖”。该项荣誉由联合国人居署于1989年创立,是全球人居领域规格最高也是威望最高的奖项,主要表彰为人类居住条件改善做出杰出贡献的政府、组织、个人和项目。
今年是中山市荣获该项荣誉的第20个年头。20年来,中山市在人居建设上持续向前、荣誉不断:1998年12月获评“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1999年9月获评首批“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单位”,2000年获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5年获得首批“全国文明城市",2007年获评“中国大陆最具幸福感城市',2008年获评“公众心目中的中国和谐之城”,2010年获评“人民满意城市”,2011年获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15和2016年,中山市连续两年获评“全国十佳生态文明城市”……中山市已走出了一条适宜居住、适宜创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现如今,中山市正向着“世界级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珠江西岸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区域科技创新研发中心、珠三角宜居精品城市”这“四个定位”不断迈进。中山市不仅拥有历史文化名城、“三个适宜”城市等基础,还遇上了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发展的难得机遇。
立足基础,放眼未来。11月8日,由中山市政协主办、中山城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大湾区时代:城市人居与人文”发展论坛请来诸多当今城市规划建设的重量级专家学者,为中山人居建设“再出发”建言献策、开方支招。
科学的城市规划是“王道”
“岐江公园的内湖是看不到排水管网的,因为我们拆掉了硬河岸,改建成梯田,雨水可以自然渗透到河中,这也让中山成为全国最早实践‘海绵型城市’理念的城市之一。”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俞孔坚说,中山早在20年前就着手开展城市“双修”,即城市修补、生态修补,这样的理念远远领先于国内其他城市。
中山市岐江公园由造船厂旧址改建而成,2001年一问世便受到全球瞩目,先后捧得2002年美国景观设计帅协会(ASLA)年度荣誉设计奖、2003年中国建筑艺术奖、2004年第十届全国美展金奖、中国现代优秀民族建筑综合金奖、2008年第22届世界城市滨水杰出设计“最高荣誉奖”2009年ULI全球卓越奖等。
俞孔坚作为岐江公园的设计者,用六个“最早”总结了他与岐江公园的不解之缘。俞孔坚说,岐江公园是国内最早一批让公众参与设计的项目,比2005年号称共和国历史上史无前例的圆明园听证会还早了很多年,也是他所知道的国内最早一批不收门票的公园案例。岐江公园还是最早一批建成的工业遗址公园,最早开展生态修复及海绵型城市试验和最早将野草引人公园的案例。此外,它还是最早获得众多世界荣誉的城市公园。
“现在的中山跟20年前相比大不一样,完全是两个概念。就拿岐江公园周边这一片区而言,20年前全是破烂厂房,20年之后变成了中山品质最高的地段之一,星级酒店、高端公寓,以及契合岐江河两岸的整体风貌,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俞孔坚说。
据俞孔坚介绍,1999年,中山市政府将岐江公园设计建设项目委托给他,这是他回国后接手的首个项目。当时岐江公园的设计思路彻底颠覆了国内传统的景观设计理念。去掉围栏的开放式公园设计,不仅打破了城市建筑与公园之间、城市居民与公园之间的隔阂,是“新都市主义'的首次落地实践,更重要的是,首次在景观设计中展现出“野草之美"与“足下文化”,再造历史文脉空间。“野草之美”,带来了全新的景观设计美学和环境伦理;“足下文化",是用当代语言讲述中国工业化历程,唤起普通人对城市发展的回忆,使人们记得住乡愁。
一直以来,中山市政府始终重视生态建设,把生态保育与城市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岐江公园所代表的具有顛覆性的景观设计能在中山建成,离不开这座城市的包容性与开放性。”俞孔坚表示。他一直以这个作品为豪,他认为这是他20年间最值得称赞的一次城市建设创新,也是见证中山人“敢为天下先"精神的最好例证。
对于中山未来的城市建设,俞孔坚认为,中山在粤港澳大湾区中拥有最丰厚的生态资源,最独特的镇域经济,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元素,如何把这三者与城市生态保育相结合,是接下来中山城市建设的重点。
“中山每个村、镇都有自己的特点,有各自的产业、文化、历史。中山跟别的城市的最大区别在于,300多万人不是集中在一个市区,而是分散在各个镇区,使得每个镇区得以均衡发展。”俞孔坚说。
俞孔坚认为,中山应该珍惜“珠三角保留农业传统最丰富的地方”这一优势,保护胥家民俗、沿海水系、水乡等特色,同时在城市生态文明与功能修复方面走在全国前列,率先探索生态、生产、生活三个领域间协调发展。
注重人文建设才能“脱颖而出”
“孙中山先生是中山市最大的精神财富,他很重视城市环境、城市地标,100多年前就在城市建设方面提出很多好的想法。现在城市发展都在做文化,但做到特色发展不容易。中山刚好有孙中山先生独特的文化资源和理论资源,应该好好研究孙中山先生关于城市经济、城市文化的思考,使之与城市建设相结合,让中山大湾区新型城市建设、人文城市建设更有特色,更容易和其他城市区别开。”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士林说。
刘士林认为,在大湾区城市群时代,孙中山先生遗留的城市文化思想遗产,可以为中山市文化建设确定一个“城市化之魂”。以孙中山城市文化思想为独特理论资源,制定大湾区新型城市群背景下的中山市人文城市发展战略,可以有效规避中山市与珠三角其他城市的文化雷同现象,走出一条以孙中山城市文化为核心资源的中山市人文城市特色发展之路。
同时,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马向明也认为,珠三城市在长期竟争和合作中,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区域产业集群和差异化发展模式。中心城市战略调整为周边城市提供发展机会,大湾区发展将重构城市关系。在国家大力提倡“人文城市”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双重机遇叠加之下,中山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