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政协动态 > 正文
优势互补“破壁垒” 跑出发展“加速度”

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支招组团式发展

发布时间: 2018年01月19日   来源: 中山日报   作者:文/本报记者隋胜伟 黄启艳 黄凡 图/本报记者文智诚  

    去年,为破解制约中山发展的四个“难以为继”,我市提出实施组团式发展战略,构建“一中心、四组团”差异化发展格局,以此打破行政和经济体制的束缚,实现协同发展集约发展。

  过去一年中,我市组建了五大组团管委会,开展了一系列的推进工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组团式发展,理顺市、组团、镇区之间的关系,加快交通、体育公园、儿童活动场所等组团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优化要素资源配置。推进特色小镇建设,把大涌、古镇打造成为特色小镇中的精彩范例。
  今年“两会”,组团式发展成为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热议的焦点,为组团式发展快速推进出谋划策。

■如何解决交通难题?
对组团发展影响重大的项目优先上马
  “从小榄到城区开会,至少要预留一个小时。”梁荣佳表示,目前,交通问题是制约小榄发展的一大难题。在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的背景下,交通项目的加快推进,是激活镇区和组团的必要因素。小榄迫切需要加快解决小榄至城区、周边镇区、周边城市的交通设施建设。组团内部及小榄镇区内,都有相应的交通规划,今年我市布局了交通强市战略,希望加快推进。
  杨绍平告诉记者,过去一年中,很多镇区在布局城区到镇区间的交通,对于三角来说,镇内交通要道仅仅围绕南三公路和福源路,打通镇内交通及与周边镇区联系的要求也较为迫切。希望通过交通布局激活镇区,从而带动组团的发展。
  梁士伦建议,要强化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引导和支撑作用,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做到有先有后、有主有次,对于事关组团发展影响重大的项目优先上马,对组团发展推进成效显著的项目优先上马,对积极推进组团发展的镇区在交通发展和公共服务工程上优先安排。要整合全市交通资源,优先考虑结构性主干道建设,以组团整合交通资源,促进内部融合,构建联系各组团的畅行通道。同时,要重视各组团与周边地区的联动发展,加强深中通道、深茂铁路等区域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合作与衔接,加快推进区域交通一体化。

■如何用好指挥棒?
放权管委会,坚持“事权统一”
  市人大代表、小榄镇党委书记梁荣佳接受采访时表示,去年,组团式发展战略实施,全市五大组团的发展全部开始推进,取得了一定成绩。西北组团去年主要做了两件大事,一个是组团的各项规划,一个是协调推进组团的交通建设。
  但是,在推进过程中也可以看到,组团式发展仍迫切需加快步伐。从目前的情况看,组团所具有的职权偏少,发挥的作用偏弱,组团发展的速度偏慢。
  梁荣佳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进组团式发展,理顺市、组团、镇区之间的关系,这对推进组团式发展极为重要。就西北组团而言,下一步要加快发展,其中一个最可行的方向,就是增加组团管委会的管理职权,提高统筹管理的力度,从而有效地实现加快发展。
  市人大代表赵晷湘认为,组团发展战略是全域中山发展理念的深化和落实,推进组团发展,一定要做好顶层设计,同时做好政策引领,比如指标考核、组团利税分成、土地资源的配置。
  政协委员、中山市经济研究院院长梁仕伦提交了 《关于加快做实组团发展模式 推动全市域优化发展的建议》,他对组团管委会的授权有同样的看法。
  “组团式发展,关键是要做实。”梁仕伦介绍,组团式发展模式是相邻的若干行政区之间的“一体化”发展模式,是要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按区域经济原则统一规划布局,统一组织专业化生产和分工协作,从而增强本区域的地位和竞争力。只有将组团式发展做实,才能发挥出作用。要提升组团式发展的动力,首先要做实组团发展体制架构。
  梁仕伦建议,对组团管委会要充分授权。坚持 “事权统一”原则,做到责权利对等统一。应当对五个管委会充分放权,除重大事项,其它事宜由各管委会自行决定。建议各管委会要切实承担起责任,用足、用好、用够市委市政府赋予的一线指挥权和综合调度权,强力推进组团发展。

■如何提升推进动力?
探索成立准区级管委会
  组团式发展如何在指挥棒的指挥下,快马加鞭?
  东凤镇镇长罗绮冬表示,组团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激活镇区的发展活力,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各镇区面临着相同的问题,例如土地要素资源缺乏、公共服务资源的分散和重复投入等等,粗放式、碎片化、分散性的社会管理必然面临着转型。为了更好地推动组团发展,罗绮冬希望市级、组团、镇级事权要划分清楚,能真正地协调平衡到镇区的资源配置。既能接得住市里的政策,又能平衡得了各镇区,要真正把组团做实,组团内每个镇区都能激发活力,互惠互利。
  怎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市级统筹?梁仕伦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建议,组建一级直属单位。推进市政府职能部门从人员到服务与管理职能的下沉,组团内镇区经济发展、科技、规划等人员和职能的上移,推进组团由初期的统筹协调职能向统筹管理的准区级管委会(政府)推进。
  他还建议,要设立组团级行政服务(大厅)中心,接受市一级行政服务中心的授权,行使市一级行政审批服务职能。成立组团级规划分局、交通分局、发改分局、经科信分局,将市级审批权限下放到组团直属分局,通过事权下放、服务前移,提升行政效能,加快项目落地,让企业群众办事更加便利,市局职能定位为全市统筹、政策和标准的制定、监督指导等,实现由“市-镇(区)”两级管理体制向“市-组团-镇(区)”三级管理体制的转变,强化组团一级的行政协调与管理能力。有了框架,具体落实最终要靠专职人员。要充实管委会内设机构力量,提高执行能力。
  “不同的组团,也可以采取不同的模式。”梁士伦表示,有多个龙头(经济实力较强)的镇区,也可以采用设立资金池的方式,跨区域项目或组团内公共设施,用资金池来保障加快建设。

■如何破除壁垒?
错位发展一张“试卷”考到底
  梁荣佳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组团发展是要让各个镇区抱团发展,各个镇区不能只顾着自己的 “一亩三分地”。同时,要真正实现抱团,同时避免不必要的内部竞争,各个镇区的定位是最为关键的。每个镇区按照组团对各镇区的定位来发展,不越“雷池”,就会充分发挥出协调互补发展的作用。
  组团内部,小榄、横栏、古镇镇都有照明企业,如何优势互补,共同做大?市人大代表、古镇党委书记刘建辉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西北部组团的一员,要发挥古镇自身的产业 优势,把古镇灯饰变成推进组团发展的一面旗帜。刘建辉表示,小榄镇侧重于光源,这不是古镇的优势,古镇定位于做灯饰,做有创意、单价和附加值高的灯饰,正好错位互补。目前,古镇正在按照“工业立镇,商贸强镇”的思路,推进融入组团发展。
  同在组团内部,南头和东凤都发展小家电,东凤镇镇长罗绮冬认为两镇区在定位上为分工发展。一方面发挥自身的专业镇优势,做强小家电产业;一方面可鼓励企业使用两镇的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抱团发展,共同做大市场。
  市政协委员、三角镇副镇长杨绍平接受采访时表示,组团发展要结合组团内镇区产业发展的基础,要结合人文条件和资源禀赋、自然环境的状况,把这些因素整合起来。每个组团发展起来不一定有固定模式,还是要结合自身的优势发展。组团内的错位发展,是组团抱团前行的前提。
  农工党中山市委会在 《关于促进我市更平衡更充分发展的建议》中指出,要建立跨镇区利益共享机制。建立跨镇区利益共享机制是有效推进组团式发展的重要手段,只有通过建立科学的利益共享机制,使各方主体充分享受到组团发展带来的红利,才能激发各镇区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建议重点推进“五个共享”,即教育资源利益共享、医疗资源利益共享、建投融资平台利益共享、公共基础设施利益共享、联合招商利益共享。
  在定位错位的前提下,如何实现各镇区的长效发展?梁荣佳建议,组团各个镇区明确定位的前提下,要在组团层级按照各自的定位进行考核。组团发展是一个战略,需要长期谋划布局,参照部分地区考核经验,考核要围绕各自定位,大家统一同一张“考卷”,而且要一张“考卷”考到底,这样才能促进组团发展的长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