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中山文史(第30辑) > 正文

中山工商联会员的良师益友汪沛祥

发布时间: 2006年03月15日   来源: 中山政协   作者:李国瑞  

  1989年6月13日,中国民主建国会广东省委顾问,民建中山市委顾问,市工商联名誉主委,市华侨中学校董会顾问,石岐下班厂始创人、原厂长汪沛祥先生,因病辞世,终年80岁。   汪沛祥乳名亚沛,众称汪老沛、汪伯。籍贯中山。清宣统二年(1910年年九月初十出生于柏桠村永和时里14号,童年入读私塾6年。16岁起,随父养猪达二载之久。 1936年始,他往返港澳——中山四乡贩运生猪、猪苗,1940年由行商改为座商,在石岐开设祥利杂货店,随后在合资开市制泰安隆记、泰安宗记、泰安祥记等猪栏任经理。   汪氏下半生40载,为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建树良多,感人肺腑。   49年9月,邑境解放,指日可待。人民解放军先遣人员频频同石岐商会上层人士接触,汪沛祥亦应邀参加商谈一系列大事。这是汪沛祥参加社会活动的开始。10月22日,国民党的军警政要,逃离中山,石岐骤时成了“真空”地带。汪沛祥出席了解放军先遣人员召开的商会理、监事与开明人士联席会议,认真讲座和安排欢迎解放军入城和庆祝中山解放的活动事宜。30日,他带着猪栏业同业公会会员和广大商会会员一道,参加石岐各界人士欢迎解放军入城仪式。同日开始,他出任石岐市各阶层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委员。从此,他积极学习、宣传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工商政策,带头支援前线,慰劳解放军,依法纳税,完成捐献款项任务,日以继夜投身社会各项政治工作活动。                     [center][B]响应国家号召   带动私营企业接受改造[/B][/center]   50年,汪沛祥带头响应党和政府“组织起来”的号召,发动猪栏业同业公会3间会员企业的股东,成立生猪出口联营社,10月3日正式开业,汪沛祥被选取为经理。多联社积极经营出口业务,通过“以物换汇,以汇换物”的方式,既为新中国赚取外汇,又进中国家急需的物资,在同美国“对华禁运”斗争中作出贡献。后来,国营珠 江贸易公司加入股金8千元(新币计,下同)与拥有3。5万元的私资合股。组成石岐生猪出口联社,成为中山首间公私合营企业,汪沛祥又被委任为经理。1954年7月,汪氏响应政府“商转工”的号召,停办猪联社,改办“大新玻璃仪器厂”。9月1日,该厂转为公私合营,命名为石岐玻璃厂。石岐市人民委员会委任汪沛祥为厂长,兼任石岐市工业公司副经理。   1952年,沛祥当选为石岐镇工商联筹委会第三任筹委主委;1953年8月起,又先后当选取为石岐市工商联首届主委和二届主委、三届副主委、七届县工商联主委、八届名誉主委心脏省工商联多届常委或执委。在任期内,他的会务工作成绩显著。   颁国家过渡时期总路线后,市、县工商联在党的领导下,引导数千私营会员厂企逐步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并病一行业公私合营;小户参加小商贩合作商店,或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船民联运等。汪沛祥兼任市工商联私改组大组长,夜以继日,废寝忘餐地做了大量工作。   1954年,顺德容奇丝厂濒临倒闭。娄地工商联、工会、农会、妇联成员都很关键,派人来石岐向市工商联求救。汪沛祥二话没说,就带头投资800元,同时发动会 员投资容奇丝厂。后来,该厂易名中联丝厂,汪沛祥说服工商联副主委高展鹏前往任厂长,汪沛祥任董事长。此后,该厂业务蒸蒸日上,收购农民蚕茧、女工工资等总是都迎刃而解。   同年,政府对食糖衽统购统销,但专卖局销售不了,蔗农要追收糖厂欠款开耕。经请示政府批准,汪沛祥发动会员企业开展跨行跨业经营,尽最大的努力筹集资金,购、存、销部份食糖,使专卖局回笼大笔款项给糖厂,支付农民蔗款,为开耕解决了资金。是年,本县生姜增产甚丰,销售不了,有霉烂之虞。汪沛祥闻讯,迅即组织生姜联营购销出口组,委派会员苏干远领队下乡收购生姜,加工后出口换汇,使国家和农民都获得利益。 [center][B]关心文化建设   支持社会公益[/B][/center]   汪沛祥说:“各人的能力大小不同,只要大家共同关心和支持国家建设就好。1952年,为了适应工商业的发展,他提议石岐工商联讨论决定,租赁课室聘请教师,开办了簿记会计夜校,并由他任校长。该校办了两年,培训了200多名财务人员,对建立健全工商户的帐目,起了重要的作用。1954年,汪沛祥又捐资买桌椅、黑板等,在近郊农业生产社办起柏桠小学,解决了当地儿童入学问题。1957年,汪动议,经石岐工商联讲座决定,利用石岐山背街36号原米粮业同业公会址(该会自有产权)开办工商小学,由他担任校长,聘请工商联会员家属郑剑声、柳芍梅等人任教,吸收一批批工商联会员子弟入读。直至“文革”期间,该校才拨归教育局管理。1958年,汪沛祥串同民建会员陈茂垣参与发起 兴办华侨中学的捐资活动,他还以政协委员的身份,联络了许多港澳乡亲,并积极参加筹建华侨中学的具体事务。该校建成后,为了解决学生的食品供应,他又亲自在柏桠村为该校办起了副食品基地——侨中农场。1979年,汪沛祥再次参与联系港澳工商界捐资,恢复和发展华侨中学,后被选为该校董事会顾问。同时,他还动员同业的后代萧耀坤先生,捐资人民币10万元,兴办了莲峰区幼儿园。   汪沛祥一向关心社会公益,早在1951年间,石岐工商联出资筑建安栏路、悦来中路、中山路时,他就担任市工商联筑路工程主任,由于表现突出,荣获石岐市人民政府颁发的筑路模范奖状。   结束后,农民举学习文化热潮,各村绒纷纷成立文化俱乐部。汪沛祥主动发动会员捐书,并指示工商联图书室尽力送给郊区几个农会大批生产知识和通俗书籍、连环图等。当农村发生洪水灾害时,他又带头并发动会员捐赠木材、款项、衣物,支援农村灾区群众。   汪沛祥办事公尔忘私,从不计较已利。他在工商联任职多年,从未接受过薪酬,从不用公款吃喝。人们说汪伯有两严:一是严格督促会员向国家缔交税款,二是严格审批工商联开支,防止贪污浪费。他自己首先起了表率作用。   改革开放后,汪伯积极做好搭桥铺路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吸收外商来中山建工厂、搞贸易、兴办旅游项目。他做了许多好事,但从不张扬,不邀功,深受工商界同 仁的称赞。                   [center][B]一心为公    参政议政[/B][/center]   汪沛祥说,工商界积极分子愈多愈好。他在工作中身体力行,作出优异成绩,受到中共党组织的信任和人民群众的爱戴。1985年——1954年,汪沛祥多次出席石岐市人民代表会议。1954年后,先后当选为石岐市和广东省首届人在代表。在石岐市首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他被选为市人委委员,1956年又当选为石岐市二届人大代表,并当选为副市长,分管人民团体工作。1956年,他被评为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出席全国工商联大会。会议期间,受至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汪沛祥喜欢多做实事,主动把职位让给别人。1956年全行业公私合营后,政协开办政治讲习班。汪沛祥极办推荐青年会员傅喜志脱产担任该班副主任兼教研室主任(班主任由市委统战部副部长黄戈兼)。1957年初,石岐工商联换届,他极力推荐会员黄森为第三届主委候选人。黄当选后,汪沛祥极力支持他的工作。   1957年夏,反右派期间,汪沛祥受到不公平对待。但他仍然表现出民族工商业者的爱国本色。在他被分配到工商界农场养猪,到人工湖钊泥担泥,任玻璃厂副厂长被分工采购时,处处都表现积极,任劳任怨。当时燃煤不足柴也缺,他为了工厂节省开支,骑自行车到广州及各地,购买矽沙作原料和树头作燃料。   自1959年起,汪沛祥先后当选为政协中山县首届委员会常委、二届委员、三届副主席、四届常委。在任期间,他维护企业的全法权益,积极发表有建设性意见,反对“扶旺不扶衰”,主张对有亏损的外商企业和对少捐资或未捐资的华侨、港、澳、台胞,都应一视同仁,予以关心。他在落实党的工商统战政策时,积极参加筹组“恢复工商联组织徘徊委员会”,并担任筹主委。后来,被选为中山市第七届工商联主委。                [center][B]积极发展民建地方组织[/B][/center]   1956年2月,汪沛祥等6人,在广州市参加中国民主建国会。旋即将组织关系转到石岐市,成立“民建”筹备委员会。他和筹委们主动物色和逐步吸收拥护中共领导的工商界积极分子108人入会,正式成立民建石岐市委员会,汪沛祥被选为首届主委。这支民建成队伍,在学习政治、接受改造、生产劳动、技术革新等方面,事事都起着骨干带头作用。汪沛祥不先后担任民建广东省工委委员、民建省委委员、民建中山市委副主委、常委和顾问等职。   改革开放后,汪沛祥积极筹组工商联服务公司及附属工厂 ,筹办英语、日语、会计夜校和技艺职业培训班,引介外商一我市办企业。在玻璃石退休后,他仍然于每天上午必到民建、工商联两会过问会务工作。1987年,他自知年老体弱,于是在《广东民讯》发表告别诗一首,曰:   耄年千老不归田,老去雄心一线牵;   建设新乡添锦绣,分光点热献余年。   汪沛祥有一母一妻四儿女,前时生活来源,主要靠他每月工资收49元维持,家道清简。他本人不吸烟不嗜酒,经常将节余的零用钱捐办公益事业。他担任石岐市副市长后更严格要求自己。他说,孙中山先生一心为公,不为亲友安置职业,我应该学习孙先生的革命精神。他反对走后门,在物资缺乏时售不足期配和儿女就业诸方面,从不因私找门路;并教导儿女服从国家分配,做好本职工作,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他家无恒产,兄弟数人仅有一间破旧祖屋在农村,连象样的家具也不多一件。但他严于律已,绝不以自己是科级干部副厂长、县政协副主席身份,向国家、工厂要求分配新房子、安装电话。他勤勤恳恳为人民工作四十余年,直到晚年病危之时,仍然关心国家的经济建设。   汪沛祥伯伯全心全意为国家、为民族贡献一生的精神和两袖清风的高尚风格,是值得每个工商联会员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