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中山文史(第30辑) > 正文

中山酱料业之经营演变

发布时间: 2006年03月16日   来源: 中山政协   
  孙中山曾针对洋人对中国酱料的偏见发表谈话说:“中国人日常食物,如豆腐……等,外国人多予鄙弃;中国人列为上品之鱼翅、燕窝,欧美视之为怪异之物,不可进食。音乐是艺术,精美可口食品的烹饪术,也是艺术,应予重视,更应从科学上探索。”(摘自《孙中山论中国的烹饪和饮食》,详见《历史大观园》1987年第6期第23页。)可见孙中山先生对食用酱料之重视。然而在孙中山先生生前,本邑不事生产酱料,民众食用的酱料,需由商号向外县进货。   孙中山先生1925年逝世的当年,中山县首问酱园——石岐凤鸣路泰茂酱园开张生产、经营。   但是经营酱料业,需讲究条件。如商店和工场要分开,商店要在闹市,工场要靠近水源;且要有较大的晒场、库房和大批陶铜工具,如大石涌、青缸、底盆、月盆、半页涌(心上均是用途不同的陶器)、石磨、铜磨、大木桶、大铁锅,竹篾笪等。由于生产周期长达60——90个晴天,因此投资大,资金周转慢,还需要技术力量。因此邑商对发展酱料业踌躇不前。但顺德等县商人探知泰茂生意兴旺后,纷纷集资踏足中山,先后在石岐凤鸣路、南基路开设了恒昌、公信、富源、调和、福源等酱园,产品远港澳。此时,本县三乡镇平岚村归桥郑XX(忘其名)眼见新开通的岐关公路货运酱料不少,认为在本邑经营酱料业大有可为,便到县城石岐凤鸣路开设德盛酱园,亲自董理,雇工生产。至1930年,中山已有酱园7户,每户原始资金约1万银元。并成立中山县酱料业同业公会,曾凤俦(县商会领导人之一,另开设果栏等企业,1949年4月19日病逝在水关街7号家中)、莫子琦(即莫兆雄)、胡金洪等,先后但任会长。   1925年——1940年间,是中山酱料业大户的黄金时代。考其因:一、经营者组织技术班子,根据消费者的喜爱,生产适销的产品,甚至病人适口的茶瓜都生产;农村畅销的散装腐乳,就批购回来,搭批出店。二、把酱料产品挤进油糖酒米海味骠货批发店行列,又与零售商挂钩推销。三、酱园门市部有批有零,以批发为主,现货供应石岐和四乡杂货店以及茶楼酒馆,甚至饼食店的各式凉果,使其能就近采购本地酱料。四、为了争取客户,各酱园分别派”出江”(供销员)到各墟镇联系零售商店,并搞好托运送货,记帐赊销业务。五、不断创新产品,例如有的酱园制成鱼露虾抽,”和顺榄”、”冰花榄”等满足市场需要。   1940年,邑境陷敌,经济不景。按常理,购买肉禽蛋者蛋者少,心酱佐膳者众;大沙田的能吃”咸?”酱料业本该平稳。但由于酱料业老板互相闹不团结。老号泰茂和开业第二的恒昌股东们都闹退股,变卖设备,致使企业。公信司萧文,任由部分股东闹退股,拿走原来投资,造成企业经营不景气。后来,莫兆雄入主公信,将他主理的福源交莫伯诚代理。但结果他的福源和莫公祥的富源心及三乡人士的德盛,都因本人与后代不协调,景况愈下。此时县商会的主要常务理事曾凤俦出于民族大义,与商会其他领导人声明”耻吃敌粟”,离邑他云,他的调和酱园因此人心涣散而解体。   与此同时从公信出来的胡邵,在凤鸣路口开设调昌,同公信抗衡。胡邵在经营管理上实行改革,使调昌营业额跃居公信之上。时过3载,胡邵的搭档胡金洪,从调昌出来,在青云街17号另设”万珍”,又同调昌抗衡。在推销产品上,胡金洪除沿袭公信、调昌在县内推销之外,还向外县推销,同时他把与调蛙竞争对手公信司理萧文拉过来,合作开设”泰益隆”,雇请技工和新置设备,在本邑首产腐乳、南乳。胡金洪通过双帐双号的办法,避免萧文”吃掉”其万珍。   原来的大户滑坡后,调昌、万珍、泰益隆的经营未成气候。但此时,有制酱一技之长的,然资本短少的小商,认为有机可乘,纷纷自立门户,生产单一产品参与竞争。其时开业的有:钟校的易珍,马棠的调香园,李成的聚香园,冯金城的成源,马能的同生,黄绍初的悦来居,卢根的天和,林惠兴、林焯兴的合兴(林焯兴即林焯,解放后任中山市第四届政协主席)和黄彬的天生。分别生产酱油、料酱、酸酱、豆豉等。尤其是龙头环生产的豆豉质量不亚于阳江(今已成为中山特产,打入港澳市场)。   抗日战争时间,地方不靖,原来酱园大户,生意不景。最后的万珍,放胆向外县推销中山产的酱油、料酱、南腐乳,此属首创。但胡金洪一人要管理两户酱园,精力有限。新开户的泰益隆,除要送货上门给小店外,也安排时间,让伙计肩挑叫卖。未几,得知大户无”出江”(供销员),他便亲自外出推销,因而继承了大户的顾客。嗣后,张一新得知泰益隆南腐乳畅销,也从番禺到石岐大街市,开设”富香酱园”,生产腐乳,他还到处游说自己生产的”腐”(富)乳特别”香”。及后,经销小户纷纷反映富香腐乳确是香化。原来中山有俗语说:”石岐天香斋腐乳霉过上海天香斋”。地处福寿堂中药店西邻的石岐天香斋,产品效法上海腐乳生产程序,发酵足且有辣味,本来购者甚众,但自富得腐乳面市后,消费者纷纷选择后者惠顾。甚至泰益隆腐乳顾客。也转向富香。不久,中山腐乳,远销外省,同开平合水口腐乳争高下。   1945年秋,抗日胜利。酱园大户再起变化。公信司理萧文因出去与胡金洪合营泰益隆;接手改组公信的司理莫兆雄,他原来经营的大户福源业务已渐渐萎缩。其时中小户如郑葵的联香、叶桂康的志昌、关彬的同信、徐瑞光的光记、梁寿全的大明栈、老常的品兴、赖练的广珍、甘鸿的祥利德、周荣的同益、关泽的益信、陈田的调珍先后天业,因资金不多,多心购入半成品加工为成口出售。一般商号尚能维持业务,个别商号如同信营业上升,雇工增到12名。也有个别高号跃居为大户,例如陈田的调珍,由于经营有术,资金增至4万港币,扩展业务迁到孙文西路313号,主要产品酱油年产1.5万公斤,醋10多万公斤。   40年代后期,中山的酱料业已发展至25户,同业公会会长胡金洪。   新中国成立后,中山酱料业进入鼎盛时期。1925年顺德和茂酱园主要股东叶伟(绰号老乌鸭)认为百几万人口的中山,毗邻港澳,酱料必有销路。又认为人民政府的工商政策正确,正是发展业务的好机会。他看到中山酱园规范不大,就当机立断,租赁安栏路109号后座20亩吉地为工场,开设祥盛酱园,注册资本1万元。又在初起大户调珍的邻侧,富香腐乳店对面的孙文西路309号设立营业部。叶伟还指派女婿黎雄到中山负责祥盛的经营业务,指派技工庞锡(后任石岐第五届人大代表)任祥盛经理(给红股),指派全能技工庞汝到祥盛作领班,又从顺德和茂调派10多名技工,调运大批工具给祥盛,面调拨的资金更远远超出注册资金总数。结果旗开得胜,祥盛仅数月就产销酱油4.5万公斤、酱料1.5万公斤、食醋4万公斤和大批凉果等。生产发展后,还安置了一批失业工人,同年,该业公会换届,黎雄当选为同业公会会长。   同年(1950年),调昌酱园胡邵的次子胡西(原与汪沛祥联营生猪),也投资在凤鸣路15号开设舍成酱园;调珍经理陈田的弟弟让十,也开设了调珍园;未几,黄旭的瑞园酱料厂也开业了。至1952年底,石岐酱料业已发展至26户,员工达132人,资金总额共206125元。   1953年10月,中央正式颁布国家过渡时期总路线后,酱料业的主要原料大豆、面粉、盐、糖均逐步纳入国家计划配给,仅可保证生产的需要。据13户统计,1953年年产的酱油519万公斤、料酱120万公斤、醋447万公斤、南乳39万块、腐乳181万块,各式凉果超万斤;比1949年产量增加1倍。其中心祥盛产量为多,因为祥盛资金雄厚,它需要多少资金叶伟就给多少;且庞锡掌握信息灵敏,买入大手货价平成本低。因此,该园的产销酱油量占了同业总和的1/3强。1954年税务部门迟迟才下文补征饴糖酱色产品税,许多酱园资方认为货已销出,未有打入成本,有怨言。祥盛老板是同业公会的负责人,积极带头完税,各户立即从之。   1954年,县手工业联衬心万珍酱园为基地,联合合成、富香、同生、成源、调香园等酱园,成立第一间酱料业供销生产组,组长黄福成(工会主席)。及后,祥盛、合兴等户拟议组织联营,筹备过程中,于1956年1月纳入会行业公私合营,成立石岐酱料厂。庞锡、林焯兴各工人黄福成,由石岐市人委会委任为副厂长。自此,石岐酱料厂的产销,概按国家计划安排。60年代,该厂分设办公室和第一车间(迁于酒厂旧址)、第二车间(址在现富华酒店所在地)、第三车间(现厂址)、第四车间(址在青云桥侧,膈改为民房)。其中第一车间曾一度为出口公司生产腐竹,亦名腐竹厂,与酱料厂同一套人马。70年代开始,各车间集中于狮窖口第三车间工场,并大力扩展,总厂占地达一百亩,但其生产按国家计划安排,其间,发生过失火各沼气事故;加上公社供销已能生产酱料同,因此经营规模发展不快。   80年代,在改革开放方针的指引下,石岐酱料厂大规模更新设备,参与市场竞争,积极研制新产品。90年代易名为中山市美味鲜食品厂。该厂狠抓质量,不少产品获得殊荣,如酱油类中的岐江桥牌生抽王,荣获1987年省优和1989年首届北京国际博览会银牌奖。原椒酱获1987、1990年度两次体质产品奖。美味鲜鸡晶获1989年第四新产品奖和1990年广东优秀新产品一等金牌奖。另外八珍酱、卤水汁、调叶酱、豉油鸡汁、四季调味鲜汁、姜葱配料酱、美味香调味酱等等。近年均获省四新产品多项奖。该厂生产的中山牌精装优质生粉、原醋、南乳、腐乳、各式果酱、凉果、蚝油、芝麻油、岐江桥牌胡等产品,质量上乘,种类繁多,不少产品已出口到各国和港澳地区。同时中山各镇区甚至镇的管理区,都先后改革自己的酱料厂。昔日向胡西学习技术的合成工友黄福成,最近退休后,亦支持儿子在竹秀园开设私营酱料厂。百万人口的中山,加上茶楼酒店食肆众多,以及外贸出口,每天销售的酱油、酱料,数字以十万计。这种飞跃发展的经济形势,是1925年邑境首创泰茂酱园的先人们所不可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