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中山文史(第30辑) > 正文

中山私营纸料业叙旧

发布时间: 2006年03月16日   来源: 中山政协   作者:李国瑞 黄富锟  
  文化用品的纸笔砚和纸料迷信品贸易,始于何时?未考证。据老人反映,明代,顺德县陈村镇弼溶乡黄氏已来香山,在县城西开设规模较大的“金玉楼”纸料店(现孙文西路“太子城”址),与其他商号形成有名的18间大商店。此后,这一带俗称“十八间”,与零售店及有定期墟市的迎恩街(现工人文化宫一带)贯通城里的商贸活动。昔时,文县各迷信品的零售业务,基本由小杂货店兼售,但也有些生产纸料迷信品的手工作坊,既销售批发又直接小量零售。形成现货购销与加工复制混为一体的行业。   明·嘉靖《香山志·风俗》云:“邑民尚重族,信鬼“。因而,纸料业的焚化迷信品随之市道畅旺,成了该行业的主营商品。故此,直至50年代,本邑小榄镇纸料业团体仍沿称“冥镪工业同业公会”。   辛亥革命(1911年)至邑境陷敌(1940)前,是现代在岐纸料业的第一阶段。纸料铺有:公益(现孙文西路158号)、六文堂(维新街口对面)、永成就(原址在公益侧,后被公益兼开)、泰源(马巷口,现钢琴展销部址)、日生财(孙文西236号)、华盛祥(南基路48号,后迁孙西大街市)各大街市的丁财贵、永盛、全盛、福禄寿,巨隆中的联和宝朴店,太平路的多福、英文堂、祥栈,凤鸣路市港口的得益兴,长洲码头街的联昌,隆都码头街的广记,南基横街的兆全等共18间,前6间是以商业批发为主大户,后12间虽有批零,但以加工复制为主。另有一些家庭式加工纸料的山寨户。还有此不加入纸料行会的兼营户,如太平路高达文开设的溢隆,左边卖纸,右边卖布。   1940年3月,邑境陷敌后,饿殍遍野,商市萧条,纸料业一落千丈。偶尔有人经营新店,但亦因市道滞销而倒闭。公益纸料铺黄森的长兄黄扬,在悦来路开设“公成“(现茗园商场址),不久就歇业。   1945年9月,抗日胜利后,中山纸料业进入第二阶段即发展时期。究其因:一是学校复课并陆续开办一些新校;二是厂店复业的新张,商函往来、建帐及宣传广告增多;三是华侨归故里,酬神祀祠拜祖坟,加之市民婚事喜庆仪式多;四是交通恢复,大量洋纸尤其是平价走私洋纸经岐转销北方各地。因此县城纸料业生意兴旺,虽然战前的纸料铺六文堂、泰源因失火面倒闭,联昌、广记、兆全、永盛、永成就也因经营不善或主事人辞世而歇业。但战后百业复苏,新开张的纸业店近40间,连同老训,该行业商号近60间,其中有的新商号,抽入资本达10万港元,参与纸料市场竞争,意欲争夺纸料业的批发阵地。 是时,中山纸料业经营的商品大致分几类:   各江土纸。包括玉扣纸、朱玉昌纸、京文纸、宣纸、草纸、水纸、棉袄隔棉纸、粗烟纸、四刀半烟纸等等(注:一般每刀玉扣纸约为25司斤。1个搬运工可肩挑4刀即约1司担,由厂房担去集市或交货。江西瑞金的玉扣纸纸质幼薄,四刀半的重量才及1司担,故称)。还有毛边纸、红色纸各各种色纸、饰纸、花纸等。   外国洋纸。包括打字纸、蜡光纸、画纸、道林纸、书写纸、有光铜板纸、半透明纸、玻璃纸、色玻璃纸、白板纸、黄板纸等等。   学生用品。包括“上大人孔乙已”红铢簿、字贴、各种作文、功课簿,各种笔、墨水、墨汁、墨条、砚,各种尺、教学算盘、小算盘、粉笔、图钉、大头钉、回形夹、粉彩、色蜡笔等……。   机关、厂企会计用品类。包括老式帐薄(加光油封面)、规范新生帐薄、各种凭证传票、单数十几行算盘、钉夹、钉书机、中西式各种信封、稿心纸、机关衬团收、发文登记薄、印油、印台、香糊、胶水等……。   各种金银纸品。如金银纸、元宝、寿宝、宝朴、红线、溪钱、冥府币。路票、往生咒、天地百解疏、免难金牌等(注:金银纸是以纸中心的金银色锡?计算,小的6分至1寸;中的1.2寸至2寸;大的2.2寸至3寸。红线是心11行<孔>到25行单数不等划分规格)。品种很多,大概有1000种。   鞭炮烟花玩具类。包括长短鞭炮,订购折大烟花和现货小烟花,以及年宵游戏的升官图、骰子、各种棋、十五湖纸牌、扑克牌、公仔纸、火箭金钱炮、地雷炮以至白洋烛等。   风俗用品类。包括金簪花笄、红球红布条、花料榜料醮料、新婚新床板9碗菜肴所插的各色纸花,各式纸衣(观音衣、大圣衣、灶君衣连靴、月光娘娘衣),中秋求财卦、贵人禄马顺风旗、大帅头(为大小打醮道场用。每道场均安放一个面对法师的待焚化的纸扎”大帅”,规格各异,大帅头由纸料店供应。后期,只有公益、华盛祥、国记这3间店才有此扎制技术),还有各种贺神、敬佛、出会、游街习俗所需的各种用品,纸料店俱供应齐全,并包送货上门。   上述7类商品的主要来源是:   国内采购。资金雄厚的公益、祥益、华盛祥、广章等大商号均派采购员,前往江西、福建和我省奥北南雄、韶关、始兴、仁化、和平等县,大批订购期货或现货购回各江土纸。由于县商会会长李德联,巨商卢白川、卢子浩、柳卓文等人入股大户纸料店,使这些大户知名度更高,卖主不敢得罪,也怕失落了这些大顾客,因而经常给予赊购。所以,形成大户能控制纸料价格。其他中小户,基本上向县城大户批购或向山寨厂批入成品,也有的前往广州、佛山小批量购货。   港澳进货。在国民党政府统治的旧社会,工业不振,基本没有机制纸。因此,石岐纸料业的大户经常派员到香港、澳门批购洋纸。战后至解放前四年期间,中山的走私洋货比战前有过之而无不及。当时往来香港的客货轮对开2艘,往来澳门的拖驳32艘。每天由水客带入洋纸几千”令”(每令500张)。品种有30克至100克的高级纸。其时,华盛祥职工黄富锟,每晚可在长堤收购洋纸数百令。大户购进的洋纸,大部份北调转销,销售对象是华中、华东上海。东北黑龙江省等省市纸料业。   就近进货。供应机团学校的文具成品,多是从广州、佛山。江门批货回来,也有向本镇山寨作坊订购或现购。至于迷信品,基本向本镇加工户收购。但也有部份自行加工。如大户出售的老式帐薄、原张开刀的切纸、木刻扫印符疏、求财卦、凿红钱、凿圆溪钱、长方形溪钱,均由店内加工。   石岐纸料业还有一种鲜为人知的”购销”方式,就是大中型纸料店里的全体员工(含在职股东),在店内另设小公司,每股50港元,股数不限。小公司民主选举,由3人组成的领小组:第一主理人,要求知信息,懂业务,出点子;第二供销员,负责猎取市场信息同,具体负责购销存货;第三财务收支记帐。小公司的商品,有的做”拆家”(二批发),有的外采押运回来及押运外调,如价钱适合就卖给本商店。也有采用”节前购入节时放”的店内趸货方式。小公司无费用开支(因其购货费已由店支付),如共同鼎力经营,实会盈得,然后按股分红。例如多股份大公司华盛祥的员工,依习例成立小公司,纳入100股共有资本5000港元,”公””私”分明又兼顾,黄富锟被选举为第二供销员,由他统领小集体业务,亲自往来澳门走私洋纸押运过关。获利后,不定期分红,每次分红,每股超过百元甚至达千元,极为丰厚。黄在给华盛祥打工为主的同时,又为看书的股份小公司赚钱,另又投资开设黄锟记纸料店,安排其弟黄流从事经商活动。   市场竞争焦点在于销售。抗日战争胜利后,纸料业生意多了,各户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经过激烈竞争,至1948年,石岐形成了”四大家族”销售地域:以黄森为主理的公益(含日生财)批发阵地是外省、外县及本县郊区。以柳卓文为司理的华盛祥批发阵地是县境东南的关塘、南朗、下栅、唐家、香洲各三乡、茅湾、南溪、坦洲、南屏、前山、湾仔等墟镇。以黄开为会东的祥盛批发阵地是小榄、黄圃经济作物区和大岗等地大沙田区。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邑文化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加上城乡各地纷纷成立农业各手工业生产互相组、合作社,均要记工设帐,私营企业依照工商行政管理和税务部门的规定,要建立和健全帐薄。机关团体学校办公需用纸张、油墨、针笑板、蜡纸。干部、教师、职工、街政治活动,学习文化知识。因此文化用品销量大增,成了兴旺的市场。使该行业进入了第三阶段即健康发展的阶段。   自从私营工商业逐步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后,私营文化用品商店和加工作坊,逐步向国营企业进货,后来全部由国营企业分配货源。有的商户为国营公司加工产品。如陈根记代加工功课薄和九宫格,鹤群生产的羽毛球由国营收购站收购,复兴、家庭等号初时生产墨汁、香湖、胶水,后来部份人员转入毛笔、文具生产合作社。原来加工迷信品元宝、金银纸、红钱、溪钱的商户,除少数暂时容许继续经营外,由国营公司、私改部门和工商联引导他们加工切纸,或向外贸公司提供产品出口,或兼营其他商品,如大户丁财贵增资500元,兼营车胎及自行车零件。为了发展生产,1952年,石岐市政府根据国家过渡时期总路线精神,经省政府批准,引导组织13间私营进出口商,会同归桥陈竞生、雷宜群等人,集资人民币20万元,在距离石岐4公里的墩头村口,筹建了华侨造纸厂。民建会员张伯乔(造纸技术高级工程人员)由穗调来任副厂长。但该厂由于种种原因,延至60年代才上马,转为地方国营中山造纸厂,才正式生产纸张。缓解了中山的用纸,并提供产品出口,为国家创汇。   随着私改工作的深入发展,纸料业商户也作了较细划分,主产神香的52户、蜡烛的15户、纸扎作的27户,逐步归口转入神香、蜡烛、扎作同业公会。至1953年党中央颁布国家过渡时期部路线时,纸料业同业公会有会员企业46户。于1953年10月1日在石岐市工商联正式成立后,易名为石岐市文教用品业同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黄森蝉联。址在瓮菜塘34号。   该业经过批销、经销、代销等私营 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后,于1956年1月,参加了全行业公私合营。企业按原工业者的清产核资额,由1956年到1966年9月,发给原工业者年息5%的定息。至1979年,全国的原工商业者已经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   这里需补充说明一下:   纸料文具业,假如无加工、无兼营、无批发、无机关团体学校批量货,单一零售就无法维持(90年代也如此)。因此,1956年只成立公私合营文教用品商店和手工业合作社而没有该行业小商量贩合作店。另外,该业批零业务均在闹市区,所以石岐上基、下基至老安山一带居民,买文具必须入市区直至70年代也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