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政协简报 > 正文

2015年第3期简报

发布时间: 2015年04月10日    作者:宣传信息科  

第三期

(总第46期)

政协中山市委员会办公室编2015年4月10日


中山市政协沉香产业课题引起关注各地纷纷出台政策抢抓沉香产业机遇


2014年,中山市政协调研沉香产业发展,并形成《传统与现代对话:复兴中山沉香产业——关于加快推进中山沉香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得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引起各方关注。

中国是沉香文化的发祥地,也是沉香的主要产地之一。在国内,沉香树主要种植地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福建、云南等省区,其中又以广东和海南最为集中。在世界沉香谱系中,莞香系沉香是一颗光耀千年的明星。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民们在广东和海南等多个地区还可以比较容易采集到大量而且品质不错的野生沉香,甚至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广东各地的山岭、野地直至乡村的村边坡地,还多可见野生的白木香树。但经过长期无保护意识的滥采,国内野生白木香树遭遇严重的危机。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沉香价值的认识越来越深,需求量也进一步增加。意识到沉香产业的价值后,更多的香农加入到沉香种植的队伍中,不仅如此,沉香产区的地方政府也加入到沉香产业争夺战中,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扶持沉香产业,抢占沉香产业的新机遇,如中山市政协专题调研沉香发展现状,政协委员们建议加强现存野生沉香的保护,推广“中山沉香”集体品牌;东莞市政府直接将“莞香”写入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

东莞

打造“中国香都”

广义上的莞香系沉香,包括广东出产的“莞香”与海南出产的“琼脂”,曾濒临消失的莞香文化,正逐渐成为一种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并繁荣发展。

20世纪九十年代,沉寂多年的莞香,在东莞再度燃起袅袅“香”烟,千年香脉得以传承。2007年,东莞寮步镇“香市”入选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12年,寮步镇被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授予“中国沉香之乡”称号。2013年,寮步镇获得“全国特色文化产业示范镇”“广东省莞香文化之乡”等称号。

东莞的沉香种植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截至目前,全市共种植莞香树大约1.6万亩,主要集中在寮步、大岭山、清溪、凤岗、樟木头和东莞植物园,数量大约超过80万株。其中,东莞植物园收集了海南、广西、云南、广东等地31个沉香品种资源,每年可为市场提供莞香幼苗3万多株。

东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潘新潮透露,东莞正计划把发展莞香文化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努力做大莞香文化品牌,把东莞建设成为莞香生产加工、科研开发、鉴定检测、交易展览中心,把东莞打造成为“中国香都”。

据潘新潮介绍,2014年8月,莞香制作技艺和寮步香市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一步,莞香还将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忆名录。

莞香已经成为东莞的一张靓丽的名片。东莞城市形象宣传使用的是一朵绽放的莞香花,东莞市政府官方微博名也叫“莞香花开”。这一切都传递出莞香与东莞这片土地无法割断的联系。

同时,东莞近年来每年举办国际沉香文化艺术博览会,力图重振莞香产业。仅在去年12月,由广东省沉香协会主办的第五届东莞香博会上,就吸引50万人次参观,进一步巩固了该博览会作为中国第一香博会、中国沉香第一展的地位,并继续朝品牌化、国际化、专业化、产业化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香博会上,首个国字号的沉香文化博物馆落户寮步香市公园,为东莞沉香文化注入了新的力量。

借助香博会的影响力,寮步镇全面规划了沉香发展思路。“今后,我们将以具体项目为支撑,大力推进莞香文化市场化、产业化发展,争取用5年-10年的时间,打造中国沉香文化旅游小镇。”寮步镇党委书记刘裕昌表示,为此该镇将主要抓好两项工作,一是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以莞香文化为引擎,拉动具有寮步特色的文化旅游业发展,从而带旺寮步的人流物流。二是塑造特色城市品牌。强化以莞香文化为核心的城市形象营销,通过打造寮步城市品牌,提升寮步的知名度、美誉度和竞争力,吸引更多企业、人才来寮步投资置业,落地生根。

推动沉香产业繁荣,已经被提上政府议事日程。在今年东莞“两会”上,“莞香”二字首次出现在东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市长袁宝成在作报告时提到,东莞市政府将从文化旅游角度着手,打造“莞香”产业。

中山

市政协调研推动沉香文化复兴

宋《本草衍义》记载,“沉香木,岭南诸郡悉有之,旁海诸州尤多。交干连枝,冈岭相接,千里不绝”。

古代,中山市地属东莞,以产沉香著名,故名香山。作为广义莞香系的重要一支,中山沉香产业如何成功复兴,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也成为中山的忧思所在。

2014年,中山市政协将此作为重点课题进行了大量调研,并在今年中山“两会”时正式对外发布。政协委员们建议,加强现存野生沉香的保护,借助中山“中国沉香之乡”的称号,推广“中山沉香”或者“香山沉香”等集体品牌,同时,要联合相关机构,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

目前,中山市沉香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委员就此建议培育或引进沉香龙头企业,扶持现有沉香加工企业发展壮大,鼓励他们加大沉香衍生品的开发力度,根据地方特色,开发系列产品,形成自主品牌。

就目前的沉香种植情况,委员们还表示,由林业部门牵头,借鉴海南省的经验,免费提供沉香树苗给企业或个人,并为他们提供技术咨询。鼓励中山的种植公司(农场)以区域经济协作的形式,利用外市山地多、租金低廉等优点,向外拓展延伸种植链条。同时,还建议市政府统筹规划建设有一定规模的沉香交易市场,并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发展沉香产业。

与东莞类似,中山也有意打造专门的沉香博物馆,集沉香生长过程的科普展示、各种沉香标本展出、香道用具、香道文化传播以及沉香的药用价值展示于一体,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沉香。

电白

出台沉香产业五年发展规划

前瞻性地意识到沉香产业价值的,还有茂名市电白区。该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自然资源丰富,是我国天然沉香树的中心分布区之一。

早在1997年,电白开始规模化人工种植沉香,并引进龙头企业、建立沉香种植基地。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沉香已成为电白重要支柱产业。

电白政府高度重视沉香产业发展,将其列为林业重点工程和优势支柱产业,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其快速发展。在加大宣传方面,电白政府“见缝插针”地利用各种会议、广告、传播媒体和宣传手册等方式,大力宣传发展沉香产业的意义,广泛普及先进栽培技术,大大提高了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对发展沉香产业的认识,扩大了电白沉香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落实种植土地方面,电白政府积极协调有关乡镇、村委和村民,寻求适宜发展沉香的林地,帮助加工企业建立沉香种植基地,实现了3万多亩林地经营权向企业转移,为规模化发展沉香奠定了基础。

从2000年开始,电白共筹集沉香产业和科研经费2700多万元,为当地沉香产业化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同时,科学制定规划。2011年,电白政府出台了《电白县沉香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6年)》,将沉香产业纳入了电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布局,对沉香产业快速健康发展进行了科学合理谋划。

他山之石

海南:提出建设“香岛”发展理念

在国内,沉香树主要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福建、云南等省区。在意识到沉香产业的潜在价值后,各个地区争先恐后地出台和升级相关扶持政策,抢占沉香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海南省在解放后几十年的时间里,一直被视为海防前线,维持了相对封闭的环境。在这种机缘下,海南沉香意外地得以休养生息,逐渐恢复出勃勃生机。进入21世纪后,海南省政府提出了建设“香岛”的发展理念,规划在岛内大力建设芳香南药生产加工基地,重点开展沉香等芳香南药加工提取及产品生产。在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引导下,海南已人工种植沉香约3.5万亩、近500万株,产业规模正在逐步扩大。

不仅是海南省政府,多个地市、县区也分别提出各自的沉香发展规划。在市场秩序混乱、行业发展群龙无首的复杂背景下,海口市旅游委从振兴海南沉香市场、打造国内专业沉香交易平台、弘扬历史悠久的沉香文化出发,提出建立中国香街的构想。

海口市旅游委关于打造沉香一条街的构想与海口复兴城商业转型的思路不谋而合。在海口市旅游委的牵线下,从2014年3月份开始,复兴城走访、考察、拜访沉香界的专家,足迹遍及海南、广东、云南、福建等地,先后拜访了几百家沉香及相关业态的企业,打造一个沉香产业更专业更高端的商业载体成了业内人士共同的想法,经过几个月的筹备,中国香街应时而生。

2014年9月,澄迈县召开沉香文化旅游产业现场推进会,部署并推进澄迈沉香文化旅游产业的有关工作,进一步将沉香文化旅游产业做大做强做优,壮大林业经济,使其成为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主要动力。

该县相关负责人在部署发展澄迈沉香文化旅游产业时表示,相关部门要引导扶持农民发展沉香文化旅游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要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将旅游观光、沉香种植、加工以及和沉香相关的产业一起打造,做大做强做优沉香文化旅游产业。

沉香少量分布于福建省,但福建省推动沉香发展的势头也在近年来让人瞩目。在福建仙游,该县出台扶持政策:县财政每年安排300万元设立发展专项资金,沉香树连片种植面积达40亩以上的,每亩补助1500元;争取2年建立沉香示范片4个以上,面积达1600亩。同时,该县采取相应的奖励措施,书峰乡还提出,种植沉香每棵补助1-2元,鼓励村民利用荒地、杂地开发种植,在枇杷树间套种发展名贵树木。

云南省也同样具有得天独厚的沉香种植优势,目前,西双版纳、德宏、怒江等地人工种植沉香面积在不断扩大,并逐步形成公司化、规模化的发展格局。其中,西双版纳州已把沉香产业列为优先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并作为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全州已有10余家初具规模的沉香企业,开垦种植沉香树2万余亩,预计种植近200万株。德宏、怒江等地把发展沉香产业作为经济转型升级项目,从东南亚引种的沉香树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据不完全统计,云南省从事沉香种植企业有200多家,年销售额达10亿元以上。但产业化经营尚未形成规模,仅停留在初级产品的商业运作层面,尚存在标准缺乏、技术推广力度不足、市场培育不充分等问题。

动手为东莞添“香”

学子用压岁钱买树苗种植莞香

莞香,别名土沉香、白木香、女儿香等,为瑞香科土沉香属常绿植物。1999年,中国就已将莞香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和特有珍贵药用植物以及东莞珍稀园林植物,被誉为“植物中的钻石”。

莞香在唐朝已传入中国,种植于广东,在宋朝时普遍种植。因最优者产自东莞一带,故名莞香,是在中国树木中唯一以东莞地方命名的树种。明代以来,莞香乃东莞地道著名土特产,亦为东莞最负盛名之皇家贡品。

莞香品种繁多,古时根据莞香的色泽、纹理、形状不同,可细分为鹧鸪斑、朱砂管、黑格、马牙、香角等十多个品种。而进贡至宫中的严露香、莲头香、切花香则更为名贵。而女儿香更是莞香中的极品。上乘的莞香,硬如铁、滑如油、色如金、重如玉,能沉水而不溶。

莞香在历史文化、经济、生态、药用等方面均有着较高的价值。莞香的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围绕莞香的制作、炮制、配伍与使用,逐步形成了能够体现出中华民族精神气质、民族传统、美学观念、价值观念、思维模式的一系列物品、技术、方法、习惯、制度与观念。在配制世界顶级香水、精油等产品时,莞香也是必不可少的添加成分。莞香可以用作制药、香料、收藏、制作饰品、制茶、提油、提取香精等等。沉香不仅香气典雅,还具有通关开窍、畅通气脉、养生治病等的神奇功效,历来是一味重要的药材。莞香是长青植物,对改善生态环境也有较高的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在东莞,不管是政府人士还是民间人士,都在自觉肩负起推广沉香种植、复兴莞香文化的任务。3月20日上午,东莞市寮步镇政府在香博馆周边举行种植莞香树公益活动,为莞香特色文化旅游景区添新绿。

寮步镇委委员黄镇源在植树活动中表示,希望以活动为契机,带动更多沉香爱好者参与到丰富寮步镇莞香文化内涵工作中来。随后,黄镇源与近70名志愿者一同在香博馆周边种植莞香树,为寮步城市环境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据统计,此次活动共种植莞香树30棵,小树苗200棵,为莞香特色文化旅游景区穿上了绿衣。

更多充满青春气息的孩子们也加入到莞香种植的行列中来。近日,东莞市六度公益服务中心就组织了东华初级中学某班的全体同学及家长,参观了寮步的莞香种植基地,工作人员为同学们讲述了有关莞香的文化;参观完毕,同学们用自己的压岁钱每人购买了一棵莞香树苗,并前往大岭山森林公园种植。

在志愿者的示范下,同学们和家长们一齐动手,最终种植了135棵莞香树苗。最后,志愿者还为大家准备了纪念牌,挂在莞香树上留作纪念。大家相约,以后每年都要来这里为树苗锄草,看着它们成长。(南方日报 2015年4月1日)



借助党校资源实现协商民主的实践与探索

丘树宏率队调研达成政协理论进党校和深化合作协议


3月6日上午,政协主席丘树宏、副主席王志强、秘书长仇婉萍、提案委主任张平等前往中山市委党校调研,协商政协理论进党校、共同开展协商民主理论研究等课题合作项目。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党校校长雷彪对此高度重视和支持,与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有关领导一起认真听取市政协的意见和建议,介绍了市委组织部和市委党校对加强政协理论及协商民主理论进党校,加强干部及有关人员培训的工作思考。此次调研双方取得了共识、达成合作协议。

近年来,在市政协的推动下,政协理论进入市委党校培训课程,收到良好的效果,引起社会的关注。同时市政协与中山市委党校合作完成了《中山市政协组织向基层延伸研究》和《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和协商民主工作机制》的课题项目,前者形成了《关于市政协组织向基层延伸的建议》资政报告,为我市政协基层工作室的运作提供了技术指导和理论依据,后者被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课题评审为“优秀”等。

调研中,丘树宏主席向市委党校领导和课题负责老师们表示感谢。他提议:市政协应加强与党校的合作,双方建立战略合作的关系;要继续让政协理论和协商民主思想进入党校课程,成为公职人员培训的课目之一,把协商民主思想深深地扎根在公职人员心中;此外要把中山在协商民主制度方面的探索,借助党校优秀的师资,丰富理论,开展课题研究,总结经验,为中国的协商民主做出贡献等。为此,丘树宏主席表示,为推进中山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加强从实践与探索,中山市政协还拟将设立基层协商民主建设工作室,推动松散型组织向紧密型的组织转变,同时将成立专责工作小组,落实市政协与市委党校在课题项目合作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等,为与党校的合作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丘树宏的提议得到了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党校校长雷彪,副部长余涛,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李嘉颖等人的赞同。雷彪表示,市政协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方面,主动作为让他深受感动;推行协商民主是大势所趋,党校开展协商民主课题研究和把协商民主带进公职人员培训课堂,顺应了时代潮流。同时他认为,在协商民主实践上升到理论过程中,党校将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