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玉麒委员风采
发布时间:
2005年04月04日 来源:
中山日报
[center][B]爱,挥洒在非洲热土上 [/B][/center]
[center]——记市政协委员、农工党员、博爱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施玉麒[/center]
3年前,第20批中国援助非洲赤道几内亚医疗队凯旋回国,市政协委员、农工党员、中山市博爱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施玉麒是其中的一名队员,这位文雅、贤淑、略带几分柔弱的女士在非洲援外医疗的艰苦环境中,以不寻常的毅力度过了700多个日日夜夜。
[B]勇于探索实践,技德双馨暖人心[/B]
不远万里,远渡重洋,需要多大的决心和勇气甚至心理承受力?施玉麒作为资深的儿科大夫,在自己已届天命之年这一人生金秋季节,毅然放弃安定而舒适的生活环境,背井离乡,远赴他邦。据了解,她是医疗队中年纪最大的医生。作为一位女性,要远离祖国、亲人与朋友,施玉麒几经激烈的思想交锋,但她还是决定顾全大局,以祖国的需要为己任,用自己柔弱的身躯挑起重担,毅然踏上了那片遥远而陌生、神秘的非洲热土。
赤道几内亚,大西洋边上的一个小国,贫困又落后,气候炎热,经常没水没电,疾病特别是疟疾(俗称“打摆子”)就像感冒一样肆虐着这块土地上无辜的人们。在她的儿科病区,90%以上的儿童得的是疟疾,连新生儿都会感染上。这种病一旦侵犯脑组织,就会导致神经系统损害,死亡率很高。而当时施玉麒还从未接触过此类病例,只有书本上的知识。她从医20多年,没确诊过一例疟疾,但望着眼前一个个不幸的幼小生命,望着他们对生命充满渴望的天真幼稚的面孔以及孩子身边母亲期待的眼神,母爱和医生的责任感在支持着她。她反复揣摩病例,查阅相关资料,深入研究探索,大胆临床实践,及时总结经验,慢慢地摸索出了一套有效的治疗方法。
在那陌生的国度,施玉麒克服了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从死神的手里夺回了一个又一个濒临死亡的小生命。一个大概1岁的小孩,由于阿米巴肝脓肿行肝切开排脓术,术后出现昏迷、高热、抽搐,由外科转到儿科时病情十分危重。经过施玉麒以及同伴5天的抢救,奄奄一息的小孩才清醒过来。还有一个约10岁的小孩,已在古巴医生病区医治了两周未见效,于是转到施玉麒的病房,当时小孩是化脓性心包炎,心包积液很多,拍片只见一个大心脏,积液已严重压迫肺组织及心脏,呼吸困难。施玉麒与医疗队队长迅速给小孩做心包穿刺,抽出腥臭脓液3000毫升,使其肺、心脏压迫症状缓解,小孩当即露出了笑脸,临回国前施玉麒去看望那个孩子,他已能够到处跑跑跳跳了。
[B]异国感受祖国亲情[/B]
在漫长的两年里,工作再苦再累,咬咬牙,挺一挺,也就过来了,但有一样东西却是久久挥之不去的,那就是对祖国、对亲人的思念。就在此时,一场可怕的疟疾,几乎把施玉麒击倒。病变引起施玉麒白细胞急剧减少,免疫功能下降及严重的心律失常,而当地医疗条件非常简陋,没有任何检测设施,急救室里连氧气都没有,况且身边一个亲人也没有,她的心理承受力几乎崩溃。
消息传出,施玉麒的病情牵动了国内外方方面面人士的心,医疗队全队人员轮流24小时监护,大使参赞、中资公司员工、其他专家组的领导以及朋友们都来看望她,给她支持与鼓励;国内亲人、朋友以及省卫生厅、中山市卫生局、农工党中山市委会也打电话给予慰问。亲人和朋友的关爱,如同一股天涯咫尺的人情暖流,令施玉麒振作起来。最后,她调整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战胜了疾病。
经过援非锻炼,施玉麒比以前黑了、瘦了、老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头上已丝丝白发的她坦然畅开心扉直言没有后悔,那两年的援外对她来说更多的是锻炼和收获。在赤道几内亚,她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做得更好,不能给医疗队丢脸,不能给中国丢脸,不能给中山丢脸。
真诚的奉献必将得到丰厚的回报。中国医生精湛的医术和良好的医德医风赢得了赤道几内亚人民的赞誉,获得了最崇高的荣誉:总统亲自给医疗队全体队员授予国家独立勋章。
2002年归国后到目前,施玉麒积极投身医院科室建设,把儿科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她还身兼政协委员、农工党博爱保健院支委会主委、市监察局特约监察员等数职,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发挥民主党派人士民主监督作用,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为市委、市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