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会议材料 > 正文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山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2019年2月20日在政协中山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
发布时间: 2019年02月20日    

中山市政协主席 丘树宏

 

各位委员:

我代表政协中山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2018年工作回顾

 

2018年是贯彻中共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中山升格地级市30周年。一年来,在中共中山市委坚强领导下,市政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共十九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一致,砥砺前行,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切实履行三大职能,以更高政治站位、更高目标要求引领政协事业发展,积极开展“创新发展服务年”“机关建设提升年”两个主题年工作,立足省委赋予中山的“三个定位”,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两方面双向发力,不断推进“学习型、创新型、人文型、和谐型”中山特色政协建设,在新时代展现新气象,以新担当践行新作为,为新使命贡献新力量,人民政协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一、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夯实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市政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把强化理论武装和思想政治引领放在首位,推动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践行“两个维护”,始终在事关道路、制度、旗帜、方向等根本问题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深入开展“大学习”。通过市政协党组会议、主席会议、常委会议、政协委员学习会议等多种形式,开展理论研讨、专题学习、宣讲辅导、委员联系点学习交流,实现学习贯彻全覆盖,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新起点上再创新局的强大精神动力。按照全国政协党组统一部署和中共中山市委的要求,扎实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理论研讨活动,以学习原文、查找差距、交流研讨、加强改进为基本环节,形成政协理论研究热潮。市政协撰写的《用地方政协的积极担当和创新履职印证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思想理论的真理力量》受到上级关注并在省政协专题会议上作重点发言,获得省理论研讨论文二等奖。在光明日报刊发《努力探索地方政协履职实践提质增效》署名文章,引发各界关注。一大批有价值、有分量的对策建议转化为党委政府的政策举措。通过“大学习”,进一步深化对人民政协性质定位的认识,有力促进履职能力建设,为政协工作纲举目张、行稳致远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障。

精心组织“深调研”。坚持问题导向,选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课题,组织委员深入研究。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南区、板芙等镇区调研,并先后到浙江嘉兴、湖州等地农村实地考察,形成《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构建乡村生态环境治理长效机制》的调研报告,提交市委、市政府决策参考。组织专业性强的委员小组深入江苏、浙江多个村镇,考察水乡发展先进经验,形成《关于加强岭南水乡资源保护与发展的建议》。经两年时间在境内外数地深入调研形成的《关于改进和提升我市新时代港澳台侨工作的思考和对策性建议》,以《政协大内参》形式提交市委、市政府,具有较高的建言资政“含金量”。持续助推东升棒球特色小镇发展,以棒球为媒,加强与相关地区在棒球人才培养、文化普及和产业链建设上的深度合作。学习北京、天津、深圳等地培育城市创新文化先进经验,提出中山市城市创新文化建设的对策并形成提案,推进我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通过扎实细致的深入调研,有效促进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在中山市政协的“真落实”。

二、围绕大局参政议政,彰显协商民主新成效

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制定市政协年度协商议政计划,把协商民主贯穿履职全过程,不断完善全体会议总体协商、常委会议专题协商、政协委员与市长协商座谈会重点协商、提案办理面对面协商、专委会会议对口协商的协商议政机制。

构建“三个1+2”+N格局,拓展协商内容。结合省委赋予中山的“三个定位”,创新开展“三个1+2”+N课题研究,完成三大系列21个调研项目。开展“中山市城市形象战略研究”和“加快中山城市区域立体形象改造提升研究”,提出针对性强的对策,在市政协常委会上专题协商议政,得到市委、市政府的充分吸纳;统筹构建大文史工作机制和孙中山文化交流合作机制,得到市委高度重视,由市委办、市府办联合发文实施,切实推进“人文湾区”建设;对“中山市与穗深佛珠江周边城市立体互联互通”课题进行重点研究,助推签订《广州中山跨区域轨道交通规划建设框架协议》,加强中山与周边城市的交通对接;将“加快建设健康中山”研究对策提交政协委员与市长协商座谈会深入协商,得到市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积极回应。

加强专题议政,深化协商成果。围绕民生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履职尽责,与国家提出的鼓励旧楼加装电梯政策同频共振,确定《关于依托国家电梯产业基地优势打造旧楼加装电梯示范城市的建议》为重点提案,并向市政府提交推进旧楼加装电梯、推广电梯物联网安全应用的报告。市政协常委会议开展了“加快旧楼加装电梯”专题考察和协商议政,提出加强政策支持、完善建设标准、优化审批流程、创新建设模式、推动电梯产业升级发展等系列意见建议,推动市政府出台《中山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管理办法(修订)》,助力民生改善和国家级电梯产业基地建设,吸引了香港等地有关机构前来考察并展开合作。

主动参与立法协商,推动法规条例落地。发挥政协“智囊团”作用,与市政府共同出台《中山市政府立法协商工作规则》,推动立法协商制度化。组织政协委员和各民主党派、各界别代表先后就《中山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草案)》《中山市儿童托管机构管理条例(草案)》《中山市停车场管理规定(草案修改稿)》《中山市慈善事业促进办法(草案)》等规章制度制定工作,开展立法调研、征求意见、立法协商座谈等活动,进一步促进中山立法工作科学化、民主化。

三、建立履职保障机制,迈出民主监督新步伐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盯保障和改善民生重要决策部署落实,聚焦群众反映集中的“热点”,发挥政协协商式民主监督的独特优势,切实为增进民生福祉发声出力。

拓宽监督渠道,凸显民主监督实效。配合十大民生工程等全市重点工作组织委员开展民主监督,促进职能部门提升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助力市委市政府决策落到实处。参与环保督察,推动环保督查问题整改落实;就分级诊疗、三旧改造、完善公交设施、推进交通畅行、改善水体质量、保障食品安全、开放一批公园等开展专项督查调研,提出意见建议;参与镇区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大病帮扶中心挂牌、民生重点提案督办等视察活动;配合省政协“推进我省乡村振兴战略落实”民主监督和“回头看”工作,找短板,谋对策,持续推进中山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

畅通“最后一公里”,拓展基层工作平台。加强对镇区政协工作室的指导,完善委员联系点(工作站)制度,依托镇区行政服务中心,借助基层窗口单位综合服务功能,建立民生观察室,实现镇区政协民生观察室全覆盖。政协委员、访谈嘉宾与公众在中山市政协民生观察室电视直播访谈节目中,就课外培训托管、农村环境治理、市民选书政府埋单等社会热点问题互动交流,社会反响热烈。注重发挥住地委员、界别委员和政协之友的作用,形成制度化安排。持续开展市政协“五个一”联系活动,市政协领导深入镇区、部门、社区、企业、学校,通过面对面座谈协商、现场办公等形式广泛了解社情民意。组织开展征集提案活动,收集基层重要提案线索40余条。市政协倾听民声、了解民意、汇聚民智的工作平台进一步拓展,推动了一批群众关切的民生问题得到解决。

发挥民主监督效能,提高提案办理质量。通过会议协商、书面协商、现场协商、联合协商等形式,统筹推进339件政协提案办理工作,加大对10件重点提案的督办落实,实现提案办理率100%。完善提案工作国家、省、市“三级联动”机制,准确把握工作重点,积极为各级政协委员提供服务,依托政协平台畅通沟通渠道。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民营企业发展、文化、交通、医疗等,在全国、省政协会议上提出提案,在更高层面建言献策,凝聚促进中山发展合力。

四、广泛开展人文活动,绽放人文型政协建设新光彩

积极探索与党委政府同频、与百姓同心,关注民生文化需求的“文化民生”之路,丰富和拓展政协履职内容与方式。全年策划组织和参与40多项丰富多样的人文项目,为中山文化民生建设贡献政协力量。

借势发力,唱响人文政协主旋律。聚焦粤港澳大湾区人文精神的发掘、融合与利用,与广东省政府参事室(文史馆)联合举办粤港澳大湾区人文交流合作座谈会,探讨以文化融通促进大湾区文化圈建设。组织相关部门和镇区赴上海进行文化考察活动,寻找中山、上海之间人文历史脉络,密切两地史迹挖掘、音乐事业发展等交流合作。积极与珠海、江门和澳门开展岭南文化、华侨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促进文化资源整合共享。面向全国征集纪念改革开放诗歌作品,举办“不走回头路”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诗歌展览展演活动,以诗歌强音颂扬改革开放成就。协调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到我市取材拍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专题片《四十不惑》,有效提升中山的城市文化软实力和知名度。

久久为功,孙中山文化上升为国家命题。持续开展孙中山文化工程建设,力推建立全市性孙中山文化交流合作机制。以孙中山先生诞辰 152 周年为契机,开展“孙中山文化十年”系列活动,编撰出版《和》杂志“孙中山文化十周年特刊”,联合广东电视台拍摄专题片《一位伟人与一座城市》,推出大型报告文学《国家命题——“孙中山文化十年记”》,组织“一位伟人与一座城市”大型讲座、孙中山后人捐赠家藏精品展和孙中山文化普及教育基地揭牌仪式、第五届中国翠亨海峡两岸艺术家美术作品交流展等多项活动,有效弘扬普及孙中山文化,塑造和擦亮中山亮丽的文化名片。2019 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共建人文湾区”、“支持中山深度挖掘和弘扬孙中山文化资源”,标志着中山人探索和践行了十年之久的孙中山文化进入国家战略部署。在此项重要而深具长远意义的工作中,市政协积极担当、主动作为,创造性地配合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孜孜以求,久久为功,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深挖本土文化资源,助力传统文化发展。与省音协联合主办广东省首届咸水歌文化节,开展全国性咸水歌歌词征集、展演活动,《咸水里飞出甜甜的歌》获得广东省群众文艺作品一等奖。与完美(中国)有限公司等联合主创并成功首演了全国第一部表现咸水歌主题的大型交响清唱剧《咸水歌》,以“新咸水歌”方式弘扬中山本土音乐文化。联合石岐区举办“萧友梅、吕文成作品鉴赏音乐会”,挖掘利用中山籍音乐名人文化资源,促成中山与上海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深度合作。联合南朗镇举办第二届翠亨新年音乐会,推动南朗音乐特色小镇建设。协调推动《“文化小榄”五年发展规划》和《南区文化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支持基层活化历史资源、发展文化产业。发起中山籍名人名家“向家乡人民文化拜年”活动,增添节日文化气氛。开展政协公益文化贡献奖评选活动,为人文型政协建设加热升温。

开辟人文合作新路,推动大文史机制实施。积极组织建立“大文史”工作机制,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文史工作。历数年之功,深入细致做好底本征集,启动“香山文库”典籍整理、出版工作。开展抢救性史料专题征集,共征集文稿50多万字、实物130份。挖掘整理、编辑出版各类文史资料18辑500多万字。经过5年征集、整理、编辑,年内出版《足迹·中山改革开放实录》大型丛书,内容涵盖改革开放以来中山各领域创新发展成就,为弘扬中山人自强不息、敢为天下先精神提供历史镜鉴,发挥文史成果服务社会功能。

五、凝聚港澳台侨力量,画出最大同心圆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团结奋斗。市政协积极做好协调关系、理顺情绪、增进共识、加强团结工作,广泛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力量。

做好港澳台侨团结联谊大文章。发挥中山毗邻港澳、华侨众多独特优势,不忘老朋友、结交新朋友、扩大朋友圈。举办港澳新春团拜活动,与香港中联办、澳门中联办、中山籍历届港澳政协委员、港澳中山社团及知名乡彦广泛开展联谊活动,组织港澳委员回乡考察,为推动中山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贡献力量。助推成立澳门中山历届政协委员联谊会,举办“澳门文化人中山文化行”活动,邀请澳门青年艺术家、文学社团到中山参访寻根,密切两地文化交流合作;紧扣港澳台侨重点工作,传乡音、联乡谊、聚共识、纳诤言、促合作,不断增强港澳台同胞对国家的向心力和对“一国两制”的认同感。首次邀请马来西亚、南非、英国、法国、美国、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等国华侨华人列席政协全会,形成常态化制度安排,多形式加深与海外侨胞的友谊。参与主办以孙中山先生命名的“孙文莲”根植中山仪式,推动中日民间友好交往,拓展对外交流交往渠道。

推动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力量融入中山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国情乡情融合,促成香港新华集团回乡捐资1000万元支持中山教育事业发展,联合举办中山市华侨中学蔡继有科学馆捐资仪式暨“赤子心·香港情·中国梦”图片展,加深与知名乡彦的情谊和合作。做好对中山籍香港知名学者陈君葆先生涉及20世纪上半叶文史地哲等方面珍贵典藏的保护、利用与开发工作,体现服务的“温度”和维护捐赠项目的“力度”。发挥好港澳委员“双重积极作用”,组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精准扶贫调研视察,港澳委员建言献策,捐资出力。围绕做好新时代港澳台侨工作,向市委、市政府提交多份工作报告,促进中山发挥侨乡优势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六、持续推进自身建设,展现新时代人民政协新形象

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扎实开展以政协履职工作为中心的“创新发展服务年”,以锤炼政协机关队伍为抓手的“机关建设提升年”两大主题年活动,突出政治标准,强化担当作为,严格教育管理,引领广大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爱岗敬业、履职尽责,不断夯实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基础。

全面加强政协党的建设。市政协党组认真履行党对政协工作全面领导的重大政治责任,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对政协系统党建工作全面部署,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为新时代政协工作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健全市政协党的组织领导体系,落实机关党委和党支部党建工作主体责任,积极开展模范机关建设,市政协机关在市直机关政治建设推进会上作重点发言,汇报加强政治建设的做法成效,得到市委肯定。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支持派驻纪检监察组工作,坚定不移正风肃纪反腐,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增强创新发展服务能力。把提高服务保障能力作为工作着力点,以十大项目与十大课题“双十”工程为抓手,充分发挥政协联系广泛、人才荟萃优势,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服务。支持保障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参与政治协商,巩固多党合作政治格局。多层面开展学习培训,多途径拓宽委员履职平台,提升委员履职能力。积极落实对口支持肇庆市广宁县和云南省昭通市扶贫工作,选拔机关干部派驻昭通市绥江县挂职扶贫,组织政协委员到贫困地区实地考察,发动委员和社会各界捐资支持扶贫事业,落实扶贫项目,深化产业扶贫,实现绥江县脱贫出列。做好政协宣传工作,《光明日报》《人民政协报》《中国政协》杂志、《南方日报》以及本地媒体等均以相当篇幅、显要位置宣传推介中山市政协工作成绩和经验;在中山政协网、微信公众号、《和》杂志和各类媒体刊播新闻近千条,微信公众号影响力在全国政协系统排名前列,以扎实的履职宣传展现新时代中山政协风采。在全国政协系统首推政协委员“晒履职菜单”,促进委员履职。

提高机关建设水平。积极创建模范机关,加强教育培训,打造忠诚干净担当高素质干部队伍,促进政协工作提质增效。编印《市政协工作制度规范汇编》,启动编制市政协机关ISO9001管理体系工作,推进机关制度化建设,提高机关工作规范化管理水平。优化“智慧政协”、蓝信系统功能,运用现代履职技术手段提升政协工作信息化水平。党建、文史、人文活动等多项工作得到上级肯定。市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积极助力社会治理创新,总结规律形成经验材料,作为广东省唯一的地级市代表应邀参加全国政协社法委工作座谈会作交流发言,获充分肯定。机关党委、工会积极开展关爱特殊少年等志愿活动,丰富履职内涵,强化政协机关责任担当。

2018年市政协各项工作卓有成效,得到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肯定。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中共中山市委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和各部门、各镇区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社会各界、港澳台同胞、海外中山乡亲和全体政协委员以及政协之友的不懈努力。在此,我代表市政协常委会表示衷心感谢!

行百里者半九十。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与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还有一些差距。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民主监督还需持续加强和改进;政协委员主体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政协基层基础工作还需进一步夯实;政协机关制度的规范化与执行力仍需提高,等等。我们将高度重视,提出针对性和执行力强的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2019年工作建议

2019年是新中国和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至关重要。市政协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中共中山市委坚强领导下,组织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围绕“政协工作提质增效主题年”目标要求,在知情明政、建言资政、协商议政、监督问政、同心辅政、队伍建设六大方面提质增效,奋力把中山建设成为珠江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支撑点、沿海经济带枢纽城市、粤港澳大湾区重要一极,为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贡献中山政协力量,以优异成绩庆祝新中国和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

一、坚持与时代同频,在增强知情明政“正能量”上提质增效

新时代拓宽了人民政协事业的发展空间,必须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重要理论的最新成果,作为政协工作提质增效的根本遵循。

坚持学习第一议题。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政治任务,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共十九大精神一体学习领会、整体贯彻落实,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保障政协工作正确方向的政治定力、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实际行动、推进政协工作提质增效的有力举措。

巩固共同思想基础。以庆祝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为契机,引导广大政协委员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不断增强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巩固和发展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二、坚持与中心共振,在提高建言资政“含金量”上提质增效

新时代呼唤人民政协的新作为,必须牢固树立协商民主建设一线工作思维,把服务于中心大局第一线、服务于民生发展第一线,作为政协工作提质增效的重要责任。

服务中心大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各次全会精神,充分发挥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把政协工作放到全市工作大局中谋划和推进,着眼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聚焦新时代中山改革发展重大课题,通过专题协商、政协提案、大会发言、调研报告、意见建议等多种形式,积极建言献策。

服务国家战略。扭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这个“纲”,紧扣人文湾区建设,深度挖掘和弘扬孙中山文化资源,协同推进孙中山文化国际交流中心建设,全方位开展孙中山文化交流合作,配合做好2019年孙中山文化节。选择全局性、战略性课题开展协商议政,组织委员对“发挥深中通道主动脉作用、做优做强珠江口西岸”等重大问题开展深入研究,集合众智提出对策建议,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围绕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等重点工作,选择补齐民生短板、精准扶贫脱贫、推进绿色发展、改善城乡环境等议题,积极出实招、献良策。围绕提升城市能级和综合竞争力,就优化城市总体布局、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言资政。

服务热点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履职思想,把促进民生改善作为工作着力点,围绕学前教育、医疗改革、社区治理等群众感受最直接的民生问题,开展精准协商,助力推动民生实事有效解决,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广大群众。

三、坚持以创新履职,在拓展协商议政“新平台”上提质增效

新时代向人民政协提出了更高要求,要以改革思维、创新理念,聚力建言,把提高建言质量作为政协工作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

抓住改革机遇。建立完善工作职能,在更宽领域上开展团结民主工作,助力“三大攻坚战”,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和协调性。组建好农业和农村委员会、联络工作委员会,促进政协工作开新局上台阶,强化镇区政协工作室和民生观察室、委员联系点建设。抓住机制创新契机,推动大文史工作机制和孙中山文化合作交流机制实施取得新进展,把孙中山文化和大文史工作软实力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

夯实建言献策之基。引导广大委员深入调查研究,促进政协提案“看得准、提得对”,精准发力,切中要害,不断提升人民政协履职建言的质量和水平。健全提案选题机制,注重培育优秀提案,加大政协履职成果宣传,不断提高人民政协影响力。

深化协商成果运用。要聚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邀请更多行业协会、经济界人士参与协商,在深入调研基础上提出针对性强的政策建议,为中山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要提高协商民主实效,健全完善协商成果采纳和反馈、评估机制,推动更多协商成果进入党委政府决策。

四、坚持与人民更近,在监督问政“接地气”上提质增效

新时代要求人民政协始终坚持广泛协商、为民情怀,把千方百计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作为政协工作提质增效的价值追求。

强化监督作用。要强化政协民主监督职能,把监督重点放在党委、政府重大改革举措、重要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上。用好专题视察、提案督办、民生观察等有效途径,探索网络议政新形式,拓宽政协委员与群众沟通渠道,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围绕扶持实体经济发展等重大问题,监督政府惠企减负政策落实情况,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聚焦民生议题。深入开展政协“五个一”联系活动,密切关注医疗、教育、就业、收入分配、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等具体民生议题,充分运用民主监督手段,督促政府落实利民措施,集中解决一批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民生热点问题,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

五、坚持以和合搭桥,在凝聚同心辅政“公约数”上提质增效

新时代赋予人民政协凝心聚力的新使命,要坚持“天地人和,政协力量”的人文精神,发挥好政协平台独特作用,把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共筑中国梦作为政协工作提质增效的政治责任。

凝聚共同认识。充分发挥团结联谊功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画出最大同心圆。充分发挥中山侨乡优势,支持委员加强与港澳台社团组织、海外华侨华人社团联系交流,发挥好澳门中山历届政协委员联谊会作用,配合我市举办好第四届海峡两岸中山论坛。创新思路,深化同海外侨胞团结联谊,加强政协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开辟公共外交工作新领域,为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汇聚更大力量。

投身共同事业。完善政协党组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经常性联系制度,扩大团结面、增强包容性,打造协以成事、商以求同的良好氛围。健全同党外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新社会阶层人士沟通联络机制,把更多的人团结在党的周围。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做好新时代宗教工作,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六、坚持以铸魂树人,在夯实队伍建设“强保障”上提质增效

新时代要求人民政协坚持思想政治引领和建言资政“双向发力”,要把加强党的领导、强化政治基础和思想基础作为政协工作提质增效的力量源泉。

始终坚持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党对人民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切实加强政协党建工作,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落实“两个维护”。充分发挥政协党组把方向、管大局、抓落实的关键作用,确保政协工作与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同向同行、步调一致,确保党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到政协全部工作之中。

加强政协队伍自身建设。政协工作的活力在委员。要进一步加强委员队伍建设,强化委员履职服务管理和评估,引导委员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切实增强委员意识、珍惜委员荣誉、维护委员形象。要紧紧围绕提质增效目标,推进市政协机关ISO9001管理机制运行工作,强化政协机关效能建设。结合当前机构改革,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提高干部素质能力,提升机关服务水平,推动人民政协事业在新起点上实现新发展。

各位委员,一个孕育希望、万紫千红的春天已经到来,一个努力奔跑、奋斗追梦的新时代已经启航!新的一年,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中共中山市委坚强领导下,继续创建“学习型、创新型、人文型、和谐型”中山政协,紧扣新时代人民政协新使命,不忘初心、精诚团结,闻鸡起舞、锐意进取,为努力实现省委赋予中山的“三个定位”,奋力交出“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的优异中山答卷,为迎接新中国和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贡献更多更大的政协力量!


注:名词解释

四个走在全国前列:2018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对广东提出了“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明确要求,即在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上走在全国前列、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走在全国前列、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

两个重要窗口:2018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赋予广东“两个重要窗口”的重要定位和光荣使命,即广东既是向世界展示我国改革开放成就的重要窗口,也是国际社会观察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

三个定位:2018年4月2日,省委书记李希到中山调研,对中山提出了“三个定位”的要求,即把中山建设成为珠江东西两岸融合发展的支撑点、沿海经济带的枢纽城市、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一极。

文化民生:是指文化层面的民生需求,在人民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之后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要。近年来,中山市政协充分发挥利用中山丰厚、独特的人文资源,激发政协委员、社会力量的创造力、推动力,倡议的“文化民生”实践与国家重大活动与新时代发展同频共振,如开展了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参与和支持特色小镇文旅建设、镇区文化规划编制、策划组织文化产业和产业文化发展项目等。在推进文化民生过程中,中山市政协以文化公益滋养着自己,也润泽着中山市民,用优秀文化铸造着中山城市最美的底色。

三个“1+2+N”:2018年6月12日,中山市政协发布了服务省委赋予中山“三个定位”的三个“1+2+N”深调研系列课题项目计划。课题注重选择事关中山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内容,分别开展一个重点课题+两个调研报告+N个工作项目共21个调研课题项目,并形成调研报告和工作建议,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三个“1+2+N”系列课题项目,得到了省政协和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也引起了兄弟城市政协的高度关注。

孙中山文化:是指孙中山的思想、理论和精神,以及以上方面所蕴含的文化元素,还包括孙中山的文化思想、文化成果和文化遗产等。孙中山文化概念2007年由中山市首倡;2008年初,中山市委市政府颁发《关于加快推进文化名城建设的意见》,将孙中山文化列入八大文化工程之首,正式成为中山的第一城市文化品牌;之后列进广东省文化强省重点项目,2011年写进省政府工作报告。历经十年的探索与践行,孙中山文化逐步上升为国家命题。2019年2月18日正式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中山深入挖掘和弘扬孙中山文化资源”,以此为标志,孙中山文化正式进入国家发展战略。

中山市政协机关ISO9001管理机制:市政协机关从2018年起探索建立符合现代管理理念的管理体系,导入当代世界质量管理领域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启动“中山市政协机关ISO9001管理机制”编制工作,将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持续优化工作流程,提升机关工作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