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政协动态 > 正文

梦想在铁道上飞驰

——“铁路梦·中国梦——孙中山文化高铁行”纪实
发布时间: 2016年10月19日   来源: 人民政协报   作者:谢颖 郭海瑾  


  孙中山曾侄孙孙必胜(右二)与黄兴后人在黄兴故居留影


  高铁上的孙中山文化互动活动(右一为孙中山曾侄孙孙必胜先生)
 

  阅读提示:
  ■1912年,孙中山提出了修建铁路的规划和构想。
  ■高铁串联起城市,城市里不仅留下了孙中山革命的足迹,也蕴含着他的精神品质和文化思想。
  ■今天我们纪念孙中山最主要的就是继承、发扬孙中山先生的精神,共同为进一步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中山、广州、上海、长沙、武汉、北京,在如今中国的交通网络里,乘坐高铁可以快捷顺畅地穿行于这些城市之间,在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高铁和这七座城市又有着特别的纪念意义。近日,由政协广东省委员会办公厅指导、政协中山市委员会主办的“铁路梦·中国梦——孙中山文化高铁行”人文活动在广东省中山市南朗镇翠亨村孙中山先生故居启动,相关专家学者及媒体等组成的孙中山文化交流团在9月26日至30日、10月8日至12日两个时段分两条线路从中山出发,乘坐高铁走进与孙中山革命生涯密切相关的广州、南京、上海、长沙、武汉、北京等城市,进行人文交流等活动。
  孙中山先生为何特别关注铁路建设?他在这些城市有什么动人的故事?孙中山文化对我们今天实现中国梦有什么意义?本报记者全程参与了这次高铁文化之旅,感受历史深处的思考与时代发展的洪流。
  筑梦:孙中山的铁路情结
  150年前,孙中山先生诞生于广东省中山市翠亨村,随后,他从这里走向世界,开始了辉煌的革命生涯。
  “五桂山下,兰溪河畔,山河绿如蓝;小小翠亨村,走出一个人;走出一个人,点亮一片天。”150年前,孙中山先生诞生于广东省中山市翠亨村,随后,他从这里走向世界,开始了辉煌的革命生涯;同样,150年后,这场以纪念之名、循文化之径、缅怀伟人精神的高铁行也是从翠亨村出发的。
  9月26日10点51分,中山城轨南朗站,C7622次列车缓缓驶出,短短几十分钟后,便驶入了广州南站。在此后的10多天里,车厢将是交流团重要的活动场所,此时,交流团里的学者和记者还沉浸在出发的热情和激动之中,同时伴随的,还有新奇。是啊,为何用高铁作为载体来纪念孙中山先生呢?
  孙中山文化高铁行的策划者是中山市政协主席丘树宏,他告诉记者:“孙中山既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同时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先驱,他率先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在《建国方略》中,极有代表性的就是他对中国铁路建设的规划,他为铁路强国提出了‘交通为实业之母,铁道为交通之母’的指导性思想。然而,因为历史的原因,孙中山的铁路梦想一直未能实现。今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高铁发展为标志,中国的铁路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高铁轨道营运里程突破2万公里,并大步走向全世界,成为中国梦的成功范本。”高铁行在丘树宏脑海里酝酿了足足3年的时间,在他看来,中国一日千里的高铁发展速度有深刻的启迪作用,乘坐高铁探访孙中山的革命足迹,贴近了他的生命与思想轨迹,今年恰逢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是一个非常好的时间节点。
  1912年,孙中山提出了修建铁路的规划和构想,当时,国人虽然认识到振兴实业的重要性,但热衷于资本筹划、财团组织的人很多,对修建铁路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近代史专家杨天石认为,孙中山重视铁路是跟他重视实业,特别是现代化工业的思想紧密而不可分的,没有现代化铁道,现代化工业很难想象。“孙中山长期在海外生活,如美国、日本、英国、法国都生活过一段时期。他具有世界眼光,知道现代社会是一个什么样子,知道现代工业、现代生产是什么样的。”杨天石说。
  广州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曾是孙中山革命生涯的重要地点,1923年他在此地建立了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如今,大元帅府游人如织,人们通过历史的陈设去浮想几十年前发生在这里的革命斗争。记者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大元帅府里随处可见地图,办公室、会议室,甚至在盥洗室都挂着一幅世界地图。用今天的流行语来说,孙中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地图控”。在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孙中山研究专家张磊的解读中,地图恰恰体现出了孙中山的规划思想,“孙中山非常喜欢地图,到什么地方都要买地图,在地图上写写画画,他曾经强调铁路要分区建设,重视西北地区,最终汇总、贯通成覆盖全国的铁路网。”张磊说。虽然孙中山先生并没有留下铁路建设实体成果,但他留下了全面、完整的铁路建设规划。
  寻梦:在足迹中触摸精神
  能在列车上遇到孙中山家族的后裔,让这次高铁行充满惊喜。孙中山文化以这种独特的方式在铁道上弥漫着……
  在今天的中国地图上,已经可以清楚地看到一片覆盖全国的铁路网。铁路不仅连通了空间,缩短了时间,也沟通着人与人的关系。“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具体指什么?”“我知道,是民族、民权、民生。”9月27日晚,从广州南站驶往南京的G1128次列车7号车厢显得特别热闹,原来是交流团与车厢里的乘客们正在进行孙中山文化知识互动问答,尤其令人欣慰的是,很多年轻的大学生踊跃举手、对答如流。华南农业大学的学生邱天宇抢到了第一个问题,答对后开心地与孙中山曾侄孙孙必胜先生合影。小邱乘坐这趟高铁是回安徽老家过节,他说很惊喜能在高铁旅程中碰到这么新颖的活动,今后要多阅读跟孙中山先生有关的书籍,等假期结束返校后,一定要找时间去孙中山的故乡翠亨村去看一看。几天之后,10月8日,由广州驶往长沙的G542次列车6号车厢里,互动问答游戏又一次掀起热潮。这一次,不仅发掘了隐藏在乘客中的孙中山文化爱好者,还偶遇了一位革命后代———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周来苏的曾孙周晓岚。周晓岚回忆道:“小时候在家听姑姑讲曾祖父的故事最多,早年姑姑曾在家中见过一张带着弹孔的毛毯。”原来周来苏与黄兴共同参加广州黄花岗起义,最终因革命志士寡不敌众失败。黄兴右手被打断两根手指,周来苏也被子弹击中,所幸两人成功逃出。而披在身上的那张毛毯,留下了弹孔。周晓岚说,作为革命后人,能在列车上遇到孙中山的后代,让这趟高铁行充满惊喜。孙中山文化以这种独特的方式在铁道上弥漫着……
  高铁串联起城市,城市里不仅留下了孙中山革命的足迹,也蕴含着他的精神品质和文化思想。南京是孙中山宣誓就职临时大总统又请辞的地方,这里有他生命记忆的凝结和未竟期望的寄托。细雨绵绵中,交流团走进南京总统府,孙中山先生的休息室和起居室等都非常简朴,面积不大,家具也非常简单。杨天石先生向大家娓娓讲述道,孙中山具有“公仆”思想,“孙中山曾经说,中华民国对各级官吏,上至总统和各部部长,下至各个政府机构人员,都是公仆,都是为众服务。‘为众服务’,这是他总统誓词里的一句话。”
  上海香山路7号孙中山故居那间静静的书房里,陈设与近100年前一样。1918年到1919年间,孙中山在上海寓所深居简出,把奔走国事30余年的经验从理论上加以总结,写成了《知难行易的学说》又名《孙文学说》和《实业计划》,与他1917年写成的《民权初步》合成了《建国方略》这部著作,其中,铁路是《实业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故居二楼走廊东面,陈列着一幅孙中山亲手绘制的中国铁路规划全图,那上面,红色实线是他亲自制定的规划铁路线,还可以看到北方大港、东方大港和南方大港等中心港口。
  在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交流团又一次偶遇了革命后人———近代民主革命家、“为民主革命牺牲的第一人”陆皓东的曾外孙、广东省收藏家协会主席陈少湘,他正在博物馆内筹备次日举行的2016辛亥革命实物捐赠仪式和特展。陈少湘表示,将收藏家收藏的辛亥革命文物捐给博物馆有两个好处:一是这些具有重要历史研究价值的文物可以得到更好的保护;其次,以起到更好的社会教育意义。
  而在长沙浏阳河畔的黄兴故居,孙中山曾侄孙孙必胜与黄兴长孙黄伟民紧紧把手握在了一起。孙必胜说,见到黄伟民很高兴,希望能延续当年孙中山与黄兴的情谊。黄伟民则表示,孙中山与黄兴有着伟大的革命友谊,也有着复兴中华、实现中国强大的共同梦想,这也
  正是今天中国人所追求的梦想。
  圆梦:发展是最好的纪念
  一张张照片和一件件实物无声地向人们展示着中国铁路从无到有、从落后到先进的发展历程。
  如果想细致了解从20世纪初开始百余年来中国铁路的发展变化,博物馆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北京天安门南,中国铁道博物馆(正阳门馆),其前身是1906年投入使用的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孙中山一生曾三次来到北京,并终在北京病逝,正阳门东车站与孙中山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这里是他历次往来北京上下车的地方,孙中山每次往返北京时,他的专列都是停靠在正阳门东车站。也就是说,今天人们在博物馆内驻足的地方,在100年前,孙中山先生也曾在这里驻足过。现在,博物馆里的高铁动车组仿真驾驶体验舱受到游客们的喜爱,坐在驾驶座上,操纵仪器,“驾驶”列车出站、加速、减速、进站,能充分感受那令人骄傲的“中国速度”。
  一张张照片和一件件实物无声地向人们展示着中国铁路从无到有、从落后到先进的发展历程。孙中山先生的铁路梦,今天已经实现———中国的铁路突破10万公里,其中高铁运营里程突破2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位。2016年7月,国务院批准了新调整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到2020年,中国高速铁路规模将达到3万公里,2025年,将达到约3.8万公里,远期将达到4.5万公里。届时,中国将建成以“八纵八横”主通道为骨架、区域连接线衔接、城际铁路补充的现代高速铁路网。而由于中国高铁相关技术世界领先,且拥有在各种地质条件和极端条件下建造铁路的经验,中国铁路“走出去”战略已取得显著成效,覆盖了世界上多个国家。孙中山曾经说过“取法乎上”,争做第一流,中国高铁的发展正是“取法乎上”,没有跟在西方国家后面慢慢走,而是自主创新,达到世界一流。
  “这次我们是在铁道上的旅行,但是铁路梦是孙中山许多梦想的一个部分,孙中山最大的梦就是他1894年11月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所提出的‘振兴中华’。”年过八旬的杨天石不顾辛劳,走完了高铁行全部的旅程后,他感慨道,高铁行是从一个特殊角度切入来纪念孙中山,不过,高铁行的目光不仅仅是在铁道上、在孙中山的铁路梦上,而是要放眼孙中山振兴中华的伟大号召,感受我们国家这些年来高铁发展以及城市发展取得的巨大成绩,鼓励中国人继续前进。“振兴中华仍是今后几十年、几百年里我们中国人要努力的,正是我们的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今天我们纪念孙中山最主要的就是继承、发扬孙中山先生的精神,共同为进一步实现中国梦而奋斗。”杨天石说。丘树宏也表示,通过这些天寻访伟人艰难而伟大的足迹,追忆和感受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理想和抱负,见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深刻感受到“发展是最好的纪念、创新是最好的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