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政协动态 > 正文

中山如何发挥自身优势重振虎威成为今年市两会的热议话题

重塑中山品牌魅力 完善内外协同机制
发布时间: 2020年05月27日   来源: 中山日报   作者:记者 徐世球 冷启迪  


   曼秀雷敦(中山)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线忙碌的工人(资料图片)。本报记者 文波 摄

面对经济下行态势,2019年年底,中山向全市发出“打赢经济翻身仗,重振中山虎威,加快高质量崛起”的动员令。在今年两会中,如何重振虎威成了热议话题,部分政协委员认为重振虎威的抓手是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只有广大企业有活力,中山才可能再立潮头。建议我市从品牌建设、协同发展、平台建设等方面发力。

关键词:  品牌建设

重建品牌之墙 做强优势产业

市政协委员李小平指出,中山省级以上名牌名标在高峰期达到500件,过去中山富华道上的那面名牌墙,是中山品牌的高光时期,建议在我市核心区域重建品牌墙,让一件件品牌成为中山的一张张“新名片”,进而鼓励更多企业重视品牌,做大品牌,同时在政府采购、招标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

李小平还建议成立“工业强市协调推进办公室”,形成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科研院校等多方参与的推进体系,加快从中山制造到中山智造的转型升级。此外,加大培育一批行业地位突出、技术领先、发展潜力大的制造业单打冠军,引导企业不炒概念,不挣“快钱”,专注细分市场,在产品品质上深耕细作,走“专精特新”之路,真正实现行稳致远。

市政协委员、中山市东菱威力电器有限公司总裁刘亮指出,中山这些年在本土品牌建设上落后了,这是不争的事实,建议在扶持本土品牌上采取更为简单易行的政策方式。在国内市场,以品牌投放额或销售额按一定比例给予品牌建设扶持;在海外市场,以海关出口全额给予本土品牌一定比例的扶持。重点是政策要简单可操作,只有企业活了,市场才有活力,中山才能重振虎威。

市政协委员姚永红指出,中山要重振虎威,必须坚持“制造业强市”的战略,这离不开中山的特色优势产业,例如获得“中国办公家具重镇”国字招牌的东升镇,就是一张很好的区域品牌,目前,中山办公家具产业已经开始由办公家具向酒店家具、医养家具等商用工程类家具拓展,其巨大的发展潜力也开始逐步显现。办公家具还可以同中山其它特色产业,如定制家居、门业、卫浴、灯饰、锁业、五金等一起打造泛家居大产业链,真正有机会打造出一个5000亿的产业巨舰。由此可见,中山的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完全可以与“双区驱动”“一带一路”的重大历史机遇结合起来,从产业化平台、智能制造、科技创新和绿色环保等方面发力,对标大湾区中心城市发展总部经济,提高中山特色优势产业竞争力、创新力,以产业集群壮大区域品牌。

市政协委员、鸿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杜姬芳认为,没有品牌,哪怕是在互联网市场上,也没有议价能力。她建议中山应该挑选一两个制造业专业镇进行品牌的宣传推广,比如像古镇灯饰这样的产业应该举全市之力对它进行包装宣传,让它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再从一两个行业中挑选出一两个品牌企业,像珠海的格力这样,让它走出中山,走向全国,形成中山制造的良好品牌形象。

关键词:   协同发展

内调行政区划 外联湾区城市

从中山内部看,建议调整行政区域划分;从中山外部看,要与大湾区城市形成更加紧密的协同机制,巧妙借力。

市政协委员杨国明认为重振中山虎威需要大格局、大智慧、大变革,小修小补解决不了根本性问题。现在,中山行政区划调整到了不得不提上日程的时候,而也正好赶上了国家行政区划调整政策放宽的好时候。

杨国明说,如今的行政区划使得统筹力度不够,无法集中资源办大事。镇区重竞争轻共享、利益隔阂、同质发展、协同不足的问题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方面体现最为明显。“市管镇”治理体系不完善,治理能力与发展现状及现代化要求不相适应。新一轮区域发展以城市群、都市圈、中心城市和城市中心区为主角。为了在区域竞争中抢占一席之地,各个城市都在千方百计拉大城市格局,拓展区域空间,集聚人口规模,提升影响力、辐射力,打造竞争力。中山撤镇设区,既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也是新形势下促进我市发展、提升我市区域竞争力的不二选择。

市政协委员韩子天认为,当前全球区域经济已经进入创新驱动阶段,创新能力成为区域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因此超前布局数字经济、生物经济等未来产业技术开发,建设高水平产业创新平台,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重要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是保持长远发展的根本途径。这些领域都是大湾区的优势领域,从基础研究到应用转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借助和结合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契机,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建议在大湾区产业布局中,加强与澳门的合作,争取让中山产业链与澳门创新链协同发展。

市政协常委黄振球提交了《关于湾区背景下促进深圳中山“融合化”发展的建议》,他建议:第一,建设深圳—中山产业合作示范区,促进产业融合,探讨建立共同投入、收益共享的“深圳—中山产业合作示范区”,引导深圳主动导入相对高端产业,快速做大我市的工业规模,助推我市经济的转型升级。第二,探讨形成两地政府交流沟通机制,促进双向互动,借鉴昆山对接上海的做法,建议探索形成中山、深圳两地政府的定期沟通联系机制和干部交流挂职机制,密切两地政府对口部门的关系,及时获得产业转移、交通规划信息,为区域合作奠定良好基础。第三,加强两地商协会的交流合作,促进商机互通。第四,加强两地道路交通对接,促进地域融合,抓住深中通道建设的契机,深化与深圳的交通规划对接,促进两地公共交通的相互融合,探讨深中通道通车后两地各类公共交通的对开方案,为两地群众提供便捷廉价的公交互通,促进地域融合化。第五,探索两地政务服务的异地可办,促进生活融合,建议研究探索深圳中山两地社保就医异地结算互通,义务教育阶段就学指标互换、工商营业执照相互通办、政务服务事项相互代理、就业服务两地融合保障、行政执法事项相互委托等融合方案,通过企业和群众事项的两地相互可办,促进深圳中山两地生活融合化。

关键词:共享平台

建立企业用工共享平台

市政协委员刘亮建议由市政府牵头,建立中山市企业用工共享平台,调剂各企业淡旺季用工需求,将来到中山的务工人员留在中山,确保中山企业用工需求,此平台还可与各劳务输出省份建立长效联系机制,长期稳定提供高素质务工人员。建立校企联办机制,组织主要企业与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共同建立岗前人员培训机制,使中山就业务工人员在素质上得以提升,从而提高中山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刘亮表示,疫情对于中山民营经济的冲击不言而喻,以威力为例,作为一家以出口为主要支柱的外贸型企业,威力1-4月海外订单缩水严重,且为了稳住生产,他们被迫接受大量无利润订单。因此建议政府加大对于外贸型企业支持力度。除了退税政策外,可以在关务费用、物流费用等相关费用上予以补贴、减免,助力企业在后疫情时代渡过难关。

他还指出,在缓解企业融资难方面,政府对于小微企业、大型国企都有金融贷款支持的政策,可是对于中型、大型民企,缺乏足够的金融支持。“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仍然突出,“我们强烈呼吁给予民营企业,尤其是疫情期间的大中型重点民营企业以平等待遇,以不高于基准利率的贷款支持企业,使企业顺利渡过目前的难关。”